船舶含油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實例
摘要:采用酸化隔油-堿化混凝氣浮-中和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大連某港口船舶含油類廢水,介紹各處理構筑物、工藝設備及相關設計參數。該工藝運行結果表明,處理后出水含油濃度低于5 mg/L,COD濃度低于40 mg/L,BOD濃度低于10 mg/L,處理后出水滿足中水水質使用標準。
關鍵詞:含油廢水;工藝參數;設計實例
1 工程概況
大連市某港口含油類廢水主要來自于清洗船艙和機艙底以及船體尾軸管油。其中清洗船艙和清洗機艙底用水采用淡水,且用水量大,若只對船舶洗艙含油污水進行達標處理排放而不回用,無形中等于對淡水資源造成了浪費,從長遠及全局出發,進行污水處理回用,既符合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也符合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1]。因此確定對含油污水進行以回用于清洗船舶為目的的再生處理。
工程按遠期4艘20萬t級貨輪同時到港、同時清洗船艙并排放污水設計,每次排水共6 000 m3,按2周排放1次計,則設計處理水量430 m3/d,每小時設計處理水量18 m3。
表1為該港口石油類污水的設計進出水水質
表1 港口污水處理工程進出水水質 ㎎/L |
![]() |
2 設計方案及工藝流程
1)船舶洗艙及機艙底污水中含有大量浮油、乳化油、分散油和溶解油[2]。鑒于含油污水特性,及污水處理規范,確定本工程設計方案以隔油-混凝氣浮-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為一體的含油污水處理工藝。
2)調節貯存池內的含油污水由提升泵送入含油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進行多個工藝過程的綜合、復合處理。與此同時,為達到最佳處理效果,根據一體化處理裝置的工藝需求,船舶修理過程中產生的酸性、堿性廢水也從處理裝置的不同位置分別進入,以進行酸化、堿化或中和等反應。
3)為了補充和增加含油污水中營養物含量,將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中所產生的生活污泥連續定量地輸送至一體化處理裝置,以保證含油污水處理效果,還可以減少生活污泥處理量。一體化處理裝置分離出的廢油經集污油池,送入油水分離裝置進一步脫水除油。除油后污水返回含油污水調節貯存池重新處理, 脫水后的廢油則送入廢油罐回收再利用。一體化處理裝置在隔油過程、生物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由污泥泵送至污泥處理系統,混凝氣浮過程產生的浮渣經浮渣中間池由污泥泵送至污泥處理系統,經混凝壓濾脫水減量處理后,所產生的泥餅外排。
4)含油污水經一體化處理裝置處理,各項理化指標將達到預期目標,進入船舶洗艙水貯池貯存以備船舶清洗之用。為保證船舶洗艙用水的衛生學指標,來自消毒系統的消毒劑定量投加至通往船舶洗艙水貯存池的管道中。
整體方案工藝流程圖見圖1。
3.工藝設計
4.主要工藝設備及設計參數
5.主要技術經濟分析
6.結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船舶含油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實例.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