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中水回用的節水與減排的難題
來源:愛思特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3627 更新時間:2012-02-27 10:45現在企業節水的主要問題,是循環使用之后的廢水難以做到達標排放。這導致節水與減排之間出現了矛盾。企業的循環水以前都是通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外排。比如公司的3個廠各有1套這樣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套裝置投資都為800多萬元。現在外排水的排放標準是氨氮含量小于15ppm,化學需氧量小于50ppm,企業基本都可以做到達標排放。但是,由于現在純堿企業的節水要求越來越高,不少企業打起了循環水的主意。企業將外排水多次重復利用——終端水處理完了之后,再進行深度處理,然后把中水回用,重新作為一次水補回系統。但外排水循環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濃縮的過程。濃縮之后的水,是做到了水的重復利用,但達標排放又成了問題。他詳細解釋說:“比如企業一天的排水量是1000立方米,本來可以全部達標排放。但為了節水,企業回用了800立方米的循環水,剩下的200立方米水經過濃縮之后雜質含量就比較高。從某種意義上講,水濃縮之后里面的污染因子濃集,在原先1000立方米水中是達標的,但回用800立方米水之后,雜質在剩余的200立方米濃縮水中就可能超標了,排不出去了。從節能意義上講,采用循環水企業是做了貢獻,但剩下的200立方米濃縮水又不環保了,難以處理。這是制約企業下一步實現廢水零排放的瓶頸。雜質就在水里,越濃縮越超標。這就存在一個環保部門理解和認可的問題。如果不認可,企業沒法往前走,一走就會超標。那么現在從技術上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嗎?
電吸附技術是一項除鹽技術,在除鹽的同時可以完成對部分COD的降解,濃水中COD含量不會增加。
電吸附設備的電極表面雙電層厚度為1~100nm,電場強度107~109V/m。在強電場作用下,在電極表面生成壽命短、氧化性極強的活性物質, 包括e-1(溶劑化電子)、·OH、·O2H、·O2等自由基,他們可以使一些難以降解的有機污染物質更容易被分解,尤其是電解產生的氧化性極強的·OH羥基自由基能夠與有機物之間發生加合、取代和電子轉移等反應使有機污染物質得到降解、礦化,并且不會造成無二次污染。
電吸附技術應用過程中產品水中COD去除率在40%-80%,產生的濃水COD與原水相當仍可以直接排放,解決了節水與減排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