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宇力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
來源:深圳市宇力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2749 更新時間:2011-04-20 13:54垃圾滲濾液處理,包括:填埋、焚燒發電和市內中轉站三種。滲濾液是高COD和高NH3-N有機廢水,成分十分復雜,很難生化徹底。
填埋場因一層土一層垃圾,發酵和厭氧時間長,有機物大部分分解,滲濾液濃度不高,COD﹤20000mg/L,NH3-N﹤2000mg/L。但是其可生化性相對較差。填埋場使用期在早、中、晚期和封場后四階段,滲濾液濃度不同,處理難度也不同,越在早期階段濃度越高,處理難度稍低。
焚燒發電廠因垃圾到入廠到入爐,一般5-7天,短時間厭氧—發酵,使滲濾液濃度遠比填埋場高,但可生化物較好。一般COD﹤60000mg/L, NH3-N﹤2500mg/L。
中轉站和垃圾再生煤生產滲濾液,停留1天,厭氧—發酵時間太短,因此COD和NH3-N最高,達到COD﹤80000mg/L,NH3-N﹤3000mg/L。其可生化性會更好些。
滲濾液處理在國內大多數未處理,已處理的絕大多數不達標。這本是國內外技術難度較大的棘手問題。
本公司采用的工藝技術
生化→電催化氧化→生化→排放
前段生化是盡可能利用低廉處理代價的厭氧—缺氧—好氧完備的A-A-O方法去除COD、NH3-N和P,到一定程度生化已無能為力,進行電催化氧化,可去除40%左右COD,令BOD/COD比值再度升高,為后續生化奠定基礎。其后再進行完備的A-A-O生化,從而徹底解決COD和NH3-N問題。生化的好氧,采用膜生物反應技術,與“深圳清華研究院”合作。該技術沒有用常規的堿性吹脫脫氮,因為調pH到11耗減量很大,吹脫把NH3轉移到空氣,沒有把N2還原出來。也基本沒有物化,因為物化對COD去除僅20%左右,耗藥量大,污泥多。更不用反滲透在終端解決COD問題,用制純水的反滲透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投資大,運行費高,膜堵塞。本技術的亮點即在于不吹脫,不物化,不反滲透。
技術支持:
2002年完成國家863計劃“垃圾焚燒發電”課題中第6個子項“垃圾焚燒發電滲濾液”中試,進水COD﹤60000mg/L,NH3-N﹤2500mg/L,出水COD﹤100,NH3-N﹤20mg/L
發明專利“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專利ZL03147021.1)
2008年12月“城市垃圾中轉站滲濾液處理技術裝置”深圳-香港兩地政府支持合作研發項目正式批準。完成時間2009年10月,參加單位:“深圳清華研究院” 、“香港大學” 、“深圳市宇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