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廠常見問題集結一
1、AAO 法污水處理開工調試
AAO 法污水處理開工運行前必須先進行好氧活性污泥的培養馴化, 污泥的培養馴化過程如下。
培養過程(1) 污泥買來后, 將其投入檢查合格的曝氣池內, 注入清水, 此時水溫應保持在 25~30℃之間,溫度不能太高, 應模擬正常生產時的溫度。冬天溫度最少也要控制在 20℃以上。因為在 20~28℃之間是細菌繁殖的最佳溫度, 注入溫度適宜的清水后,啟動風機曝氣, 風量不能大, 沉淀后放掉上清液,以洗掉污泥中的化學藥劑和細菌的毒素, 清洗的次數看具體情況而定。
(2) 開始培養時, 加入過濾后的糞清, 測一下曝氣池化學需氧量COD, 達到 500~700mg/L 即可。同時加入磷鹽, 按純磷 5mg/L 廢水來計算, 再加入葡萄糖。其中, 糖類是能量, 磷鹽和糞清是養料。尿素視氮的含量情況適當添加。培養時稀釋水可以少加一點。
(3) 曝氣后 10min, 測一下溶解氧和 COD。培養之初因污泥沒有活性, 對溶解氧及 COD 的消耗很少, 曝氣量要適當調小, 只要泥不沉就行。還可以考慮間隔曝氣, 時間看情況而定。
(4) 曝氣后需做一些比較工作, 就是通過測定30min 沉降比, 計算泥量, 以便觀察污泥的生長情況。
(5) 培養一段時間后, 如果發現 COD 或溶解氧與投入之初有明顯減小, 就應增加 COD 的濃度,同時控制好溶解氧在 1~2mg/L, 以免細菌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而自身分解。曝氣量不能過大, 以免把沒有活性的污泥沖散, 使細菌流失死亡。
(6) 隨著細菌的活性增加, 會排出一定量的毒物, 這時就隔一天換一定量的水, 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活性污泥量的比較工作, 看看泥量是否增加,COD 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做一次, 以比較所消耗的COD。
(7) 進行鏡檢工作。如果觀察到大量的透明狀的細菌,說明這時的細菌很活躍,但還沒有形成活性污泥, 因為沒有結合好。在以后發現了菌膠團且沉降性能好,此時說明活性污泥培養成功。觀察污泥用低倍顯微鏡 (160 倍) 就可以了。
2、在接種污泥培養時,要嚴格控制好曝氣時間和曝氣量,有何參數作為基準? 為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氣量,經常測定池內的溶解氧,以及SV30,及時進水補充碳源。當污水濃度太低時要投加大糞等營養物,如沒有這方面來源,可采用間隔曝氣。至于如何控制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要憑經驗,因為COD、污泥濃度等的數據無法及時獲得,有經驗的人可根據溶解氧變化和污泥外觀(放在量筒觀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長情況,并進行控制。污泥培養并不是很難,難的是要及時、一次培養成功,培養費用不能高,因為對工業廢水處理來說,污泥過早培養好,沒有廢水來維持,延長了培菌時間,不僅增加了培菌費用,甚至延誤污水處理裝置的定期投運。
3、微生物鏡檢時怎樣計數? 應該用100倍,即目鏡和物鏡都是10倍,來觀察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并計數,絲狀菌的豐度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結構和游離細菌的密度觀察400倍較合適。計數方法是:先確定每毫升曝氣池混合液共有幾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于載玻片上,小心蓋上蓋玻片,然后在100倍下將所有泥樣都看一邊,記好各類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的數量,然后再觀察其它內容。
4、注意事項
(1)培菌初期,曝氣池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整個生化池走道板,這一問題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現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適當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決。
(2)加藥處理出水水質應以滿足生化設計進水水質條件為準,保證加藥的穩定以利于后續生化處理, 因不同廠家生產的PAC含有大約6%~7% 的鈣粉容易使生化池泛白,經曝氣反應生成CaCO3,沉淀物包裹生物膜的表面,造成生物膜表面結殼,致使內部微生物得不到營養死亡、生物膜嚴重脫落,影響生化的正常運行。同時因聚合氯化鋁中鋁離子、氯離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