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2%
【谷騰環保網訊】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7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7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1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SO2平均濃度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168個重點城市中,黃山、海口、麗水空氣質量較好;陽泉、焦作、呂梁空氣質量較差。
山西、河北排名出現波動
7月,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位城市依次是:陽泉、焦作、呂梁、鶴壁、蘭州、臨汾、唐山、太原、西寧、天津、濮陽、開封、聊城、東莞、廊坊、洛陽、新鄉、邢臺、晉城和石家莊。
其中河南、山西兩省分別有6地和5地進入后20,占比較多;河北省有4地進入后20。
河南省是后20中城市最多的省份,占比達30%,集中在豫北及豫中地區。與上半年相比,7月河南進入后20的數量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較大。
除河南外,山西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表現也不容樂觀,有5地進入后20,是山西今年進入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數量最多的一次,且部分城市排名靠后,分別是陽泉倒數第1位、呂梁倒數第3位、臨汾倒數第6位、太原倒數第8位、晉城倒數第19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變化程度較好前20,山西占9地,其中就包括陽泉、呂梁、臨汾、太原、晉城。
7月,河北省唐山、廊坊、邢臺、石家莊四地進入后20。其中,唐山、廊坊兩地曾在今年5月進入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且唐山當月位列倒數第1位。
同處京津冀地區的天津市,近幾個月空氣質量也出現反復。4月天津在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中位列倒數第15位,5月天津排名持續下滑,位列倒數第3位,7月位列倒數第10位。
陜西部分城市退出空氣質量較差后20
7月,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三大重點區域中,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汾渭平原地區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
數據顯示,7月汾渭平原城市13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1%,同比上升14.1個百分點,是三大重點區域中唯一上升的區域。其中,陜西部分城市貢獻較大。
從排名來看,上半年陜西省咸陽、西安空氣質量較差,曾位列168個重點城市倒數前三位,渭南也多次進入空氣質量較差后20。7月,上述三地均退出空氣質量較差后20。
7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3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5.7%,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
7月,長三角地區3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8%,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
從整體來看,浙江部分城市在空氣質量較好、PM2.5濃度較低城市中占比較多。空氣質量較好的前20,浙江有8地進入,依次麗水、寧波、舟山、臺州、紹興、溫州、衢州、金華;PM2.5濃度較低的前20,浙江有6地進入,分別是麗水、舟山、寧波、臺州、溫州、金華。
此外,安徽省黃山、六安、宣城進入空氣質量較好的前20;湖北省有4地進入PM2.5濃度較低的前20,分別是黃石、鄂州、孝感、宜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