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雙周協商聚焦耕地污染修復治理
更新時間:2015-07-18 19:57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
閱讀:23959
“委員和專家學者對我省耕地污染修復治理提出了重要的科學參考依據,我們將認真整理大家的意見建議,并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匯報。”7月10日,在湖南省政協第八場雙周協商會上,湖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曹英華聽取發言后表態。
耕地污染修復治理關系到農產品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湖南省政協將耕地污染修復治理列為今年重點調研課題。4月中旬至5月上旬,專題調研組先后到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益陽、郴州等地實地調研,多次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基層干部群眾、企業代表座談交流,并赴廣東、江西、四川等省學習借鑒經驗,形成了翔實的調研報告。
報告披露,湖南省在耕地污染修復治理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但仍存在法律法規缺位,技術標準滯后;管理體制不順,監測體系不健全;治理技術不成熟;調查摸底不詳盡,指導性不強;治理資金缺口較大;耕地污染修復治理的意識不強,社會參與度不足問題。
協商會上,政協委員們及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針對耕地污染修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對策。
“目前和土壤污染相關的法律條款和條文均以原則性、概括性為主,缺乏可操作性,難以具體執行。”熊和平委員建議,湖南省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要充分融合現有立法,并加快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必須加強源頭控制,何勁松委員建議,嚴控工業“三廢”排放,防止廢棄物進入耕地;妥善解決礦山污染歷史遺留問題;修訂并完善化肥、有機肥料的生產標準,避免重金屬含量高的肥料進入農田。
“修復與防治首先要摸清底數。”龔文勇委員提出,系統地開展全省耕地質量現狀的摸底調查與評價,耕地污染修復治理與土地整治相結合,明確礦山環境污染與環境整治主體責任,加強技術研究。
袁興中委員從調動廣大農民參與耕地污染修復的積極性的角度,建議加大宣傳和信息公開力度,培養農民參與農村耕地污染修復治理的意識;研發有效的耕地修復技術,引導農民使用多種方式進行治理。
“我們將根據委員的建議,將耕地污染修復治理納入我省‘十三五’規劃起草及相關政策研究中。”……省發改委、財政廳、環保廳等5個省直有關單位負責人一一回應。
“耕地污染是個世界性難題,修復治理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湖南省委常委、省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文雄表示,要充分認識耕地污染的嚴重性,切實增強緊迫感,要充分認識修復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堅持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精神堅持不懈抓好耕地污染治理修復。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在修復治理上尋求最大公約數。
省政協副主席武吉海指出,要在積極推動將耕地污染修復治理納入湖南省“十三五”規劃的同時,還應積極推動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一手抓源頭治理,另一手抓核心技術攻關,提升修復治理實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