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發酵技術在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中的應用
摘要:分析了各種生活垃圾厭氧生化處理技術及其適用性,介紹厭氧技術在歐洲的應用,結合在建的上海普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實例,探索適合我國垃圾特性的厭氧發酵處理技術。
關鍵詞:垃圾處理;厭氧發酵;資源化
垃圾堆肥、焚燒、填埋是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從國內外發展形勢看,衛生填埋作為生活垃圾最終處置手段被許多國家和地區采用,但存在對地下水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問題。填埋場滲瀝液造成的地下水、地表水污染事件和填埋場沼氣爆炸事故時有發生。垃圾滲瀝液的治理難度很大,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隨著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投資和填埋運行費用越來越高,合適的場地越來越難尋找。因此,國外特別是歐盟國家,正逐步減少垃圾直接填埋量,強調無機物填埋只能是最終處置手段,有機物含量大于5% 的垃圾不得進入填埋場。上海垃圾處理規劃提出2010年原生垃圾不再直接進行填埋處理。
垃圾焚燒以其減量化最大,無害化程度最高而受到人們的推崇,但由于初期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焚燒煙氣的二次污染和二嚼哄問題,又讓人們望而卻步 。
垃圾堆肥處理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利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各種細菌,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成穩定的腐殖質。垃圾堆肥處理可分好氧和厭氧兩大類,一般說的垃圾堆肥往往是指好氧堆肥。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有機物含量高(高于50%)、含水率高(50%左右),因此適合堆肥處理,其投資及運行費用介于填埋和焚燒之間,大多數城市易于接受。由于我國垃圾是混合收集,因此存在堆肥過程中的環保性、堆肥質量及銷路等問題,使堆肥技術的推廣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好氧堆肥在國外也呈整體下降趨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DZY09020504.pdf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