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濃度甲醇廢水的處理對策以及現象分析
由于被處理甲醇廢水濃度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考慮到污水中甲醇濃度突然增加的可能。
1 自身剩余水稀釋污水對于含高濃度甲醇的廢水,直接進入生化池處理無疑對生化池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在調節池甲醇含量高時必須稀釋后,將甲醇含量調節到設計范圍以內再向SBR進水。由于稀釋的過程是比較慢的,勢必造成SBR進水時間過長。這樣系統的有機底物與微生物量之比(F/M) 的變化梯度較小,反應趨向與完全混合式的有機底物降解模式, 反應推動力小,有機底物降解速率下降,能耗增加。在實際操作中,為了縮短進水歷時,可以采用SBR自身殘余水稀釋的辦法。在前面的概述中, 我們提到一 T S B R排水后的剩余水可以起到稀釋水的作用。在這里,為了能將剩余水的稀釋作用放大,采取部分排水的方法,每一次潷水都只潷去一部分(具體的潷水量根據新進水的甲醇含量高低來判定),而剩余大部分水留在池內用作稀釋水。
實際結果表明:用SBR自身的剩余水來作為高濃度廢水的稀釋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必須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SBR自身的稀釋水中含有SBR無法降解的毒物以及其他雜質,長期利用SBR自身稀釋進水,會造成池內毒物濃度過高,影響到 S B R的處理效果。一般而言, 采用 S B R自身稀釋處理 3~4個周期后, S B R池應該徹底的潷水, 避免毒物累積。
2悶曝
悶曝是一種既不進水也不出水的相對封閉的曝氣方式,其好處有:一是能充分地提高氧的利用率; 二是能夠更好地降懈 C O D。S B R在運行中也可能出現經過一個周期處理后,污水沒有達到出水指標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曝氣(悶曝),也就是在沉淀后增加一個曝氣階段,再轉入排水階段。實踐證明,增加的曝氣時間為進水后曝氣時間的一半,基本就能達到處理要求。
如果加曝后水質還不達標,也應該潷水,將不合格水回流至調節池調配后再進一步處理。因為,此時水中的有機物濃度(BOD)比較小,屬于難生化的污水,繼續增加曝氣已經沒有意義,白白增加能耗。
實際操作周期為:進水一曝氣一沉淀一曝氣一沉淀一排水一閑置一進水。
3 調節池的推測
當含醇廢水進量大、濃度高,已超過SBR設計能力時,SBR池一時根本無法承受和處理,因此調節池以及事故池內囤積了大量的高含醇水。經過對調節池內甲醇濃度的監測發現(此時調節池內的水為死水),隨著沉積時間的增加,廢水中的甲醇含量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經過分析,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
(1) 由于囤積時間久,水中的甲醇逐漸揮發到氣相;
(2) 廢水和空氣本身含有的大量微生物利用廢水中的營養物質生長繁殖, 通過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謝作用消耗降解了甲醇。
(3) 該調節池是一個較封閉的地下池, 來水中的廁所廢液帶來了大量微生物, 同時含醇廢水水溫較高, 使得調節池具備了厭氧消化處理廢水的能力,從而降低了廢水中的甲醇含量。此推測還需在以后的實踐中去進一步證明。
4 觀察到的異常現象
(1) 池水混濁,泥水分離不理想。目測池水顯土黃色。根據取樣分析,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污泥破碎;泥齡過長,造成污泥老化,活性和凝聚性下降;多個周期的潷水不徹底或進水含甲醇濃度過高,池內不可降解物含量上升,造成污泥中毒等等。根據這些推測, 采取了相應措施: 將池內混濁的水潷至低位,排掉部分剩余污泥,沖加清水, 曝氣。經過2個周期的反應,池水重新清澈。第3個周期開始進污水,處理效果良好。堅持所采取的措施,監測數個周期,未再發現有類似現象。
(2) 經過多個周期的正常處理后,處理效果逐漸下降,每個周期都需要加曝 2 h左右才能合格,甚至是加曝后也不合格。經過分析, 發現此時SBR池內的污泥活性較低。原因可能是長期高負荷的運轉,閑置時間不夠或者周期運行時間不能滿足污泥增殖的需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適當增加閑置時間、減少污泥排放等,處理效率逐漸恢復。
(3) 有時在曝氣的時候泡沫較多,但是觀察污泥性狀、出水水質都未見異常,可以排除是污泥自身的原因。在對廢水來源作排查的時候,發現廢水中含有沖洗設施的堿液,這可能就是泡沫產生的原因之一。在后來廢水中的堿液量減少后,泡沫明顯減少,至逐漸消失,驗證了我們的推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