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固厭氧消化污泥流變特性
更新時間:2014-09-23 13:58
來源:環境工程學報
作者:
閱讀:3954
摘要:
采用完全混合式反應器R1、R2和R3(攪拌頻率分別設為不攪拌、每10min轉動5min和每10min轉動8min),在序批式運行的狀態下,考察了不同攪拌頻率對高含固厭氧消化過程中污泥流變特性的影響,探究了污泥表觀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以及污泥流變特性與各項物化指標的關系。結果表明,各個反應器消化污泥表觀黏度μ值在發酵的前4天均出現大幅降低,下降幅度依次達到73.3%、77.8%和80.0%,從厭氧裝置設計和運行的角度來看,脫水污泥高含固厭氧消化具有可行性。各反應器消化污泥的含固率(totalsolid,TS)以及揮發性固體(volatilesolid,VS)占TS的比例VS/TS與表觀黏度μ值以及稠度系數K值呈現顯著性的指數關系,而污泥顆粒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EPS)的含量與污泥表觀黏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則較弱。厭氧消化的初始階段,微生物(主要是水解菌與產酸菌)的作用是污泥黏度急劇降低的主要原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409231358144173.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