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餐廚垃圾處理利用工藝研究進展
來源: 閱讀:4532 更新時間:2008-06-23 09:30餐廚垃圾,俗稱泔腳,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在國外,盧森堡、葡萄牙、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美國的佐治亞州,泔腳是被禁止用來喂養牲畜的。上海市從2001年起也規定禁止餐廚垃圾飼喂生豬。如何科學、合理地對餐廚垃圾進行處置利用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對有關研究內容匯總如下。
廚余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從化學組成上,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廚余的主要特點是有機物含量豐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爛,其性狀和氣味都會對環境衛生造成惡劣影響,且容易滋長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飼料化是處理廚余垃圾的主要發展方向。
目前廚余飼料化的主要技術有生物法和物理法。
生物法采取微生物發酵技術制成發酵飼料,這種處理工藝一般周期較長、需要對菌種進行選擇管理、工藝較復雜。2002年陳建樂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CN02155417.X公開了一種利用餐廚廢棄物生產高鈣多維酵母蛋白飼料的方法,將經粉碎機粉碎、脫水、加氮中和、滅菌后的餐廚廢棄物及泔水物料與通過流量控制器混合控制的酵母和微生物生物菌種進行混合接種后經計算機控制分批進行固體發酵再經干燥、磨粉、化驗及包裝制成高鈣多維酵母蛋白飼料。
2002年洪百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02236059.X揭示一種有機廢棄物再生機,包含有機臺、攪拌驅動裝置、具數個容置室的處理槽、攪拌器、抽氣裝置、濾氣裝置,處理槽中攪拌器的攪拌桿間設有連結片,以易于攪拌切割處理槽中的有機廢棄物,而濾氣裝置于內部設一可裝水的容室及多層式的濾材,當處理槽中所生的異味進入濾氣裝置后,能先經水的吸釋再經濾材有效過濾而排出,另投入口的上蓋是藉二活動桿設于機臺上,使得上蓋利于掀起及蓋合。該實用新型能將有機廢棄物如廚余、蔬果等放入處理槽中并放入發酵菌,配合攪拌器的精細攪拌,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原理,使有機物質高速分解形成可利用的飼料或有機肥料。
2003年丁志勇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CN03132556.4提供的是一種餐廚垃圾生物飼料化方法。它包括固液分離、油水分離。分離出的油脂經過乳化、氫化處理制成脂肪酸鈣顆粒。分離出的水分加入飼料酵母菌發酵得到含飼料酵母菌的種液。固體經高壓滅菌后與含飼料酵母菌的種液混合、發酵,發酵物烘干后粉碎制成飼料。將餐廚垃圾轉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脂肪酸鈣和高蛋白質飼料。整個生產過程無任何污染物的排放,無二次污染。
2004年上海銘新環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CN200410017324.2采用預處理(除雜、脫水、脫脂)→再生蛋白飼料(濕物料干燥、粉碎)→再生油脂(油脂分離提取)→再生發酵飼料四段工藝處理餐廚垃圾,達到廢液零排放。
2004年湯崢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CN200410099012.0揭示一種利用豆渣和餐廚垃圾生產飼料原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1.菌種培育,2.豆渣蒸煮消毒并風冷脫水,3.接入菌種并攪拌均勻,4.豆渣的有氧發酵5.餐廚垃圾的分揀、粉碎、消毒殺菌,6.餐廚垃圾與有氧發酵后的豆渣在加入輔料后按比例攪拌均勻,7.再次接入菌種并攪拌均勻,8.密封發酵,9.干燥。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利用豆渣和餐廚垃圾的理化特性和不同菌種的特性,采用了有氧發酵和密封發酵相結合的處理方法,使原本無用的豆渣和餐廚垃圾轉變為飼料原料,解決了豆渣和餐廚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同時本發明原料易得,成本較低,適合大規模推廣及利用。
2004年華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鄔蘇煥等人利用固態發酵的方法對城市餐廚垃圾進行處理,制造富含菌體蛋白的飼料。研究中采用多種酵母菌和霉菌混合發酵,篩選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為優勢菌種組合,并考察了發酵條件,最優化結果為:對發酵培養基高溫滅菌20min,加入(NH4)2SO4 1%,KH2PO4 4%,NaCl 35,初始pH5.5,含水率60%左右;種子液15%,接種比例為1:1,發酵5d。最終得到的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3.87%,比原料增加了6.85%。
物理法是將廚余脫水后進行干燥消毒,粉碎后制成干飼料。1998年張養坤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CN98103203.6公開一種將廚余廢棄物再生成禽畜飼料或農業用有機肥料的一種方法,可直接將收集的廚余廢棄物于一次作業中,經來源分類、破碎、計量配方、脫水后至累批待料槽匯總送入臥式攪拌槽進行蒸煮滅菌、發酵或干燥處理后制成半成品送至半成品貯桶,再依所需進行造粒或粉劑制成魚、禽、畜飼料或有機肥料。用于制造飼料時,將計量桶內經處方計量混合的廚余送入臥式攪拌槽以100℃~150℃的溫度進行攪拌蒸煮殺菌后送至脫水機脫水至適當含水量后再進入累批待料槽;然后由累批待料槽將脫水后廚余送入臥式攪拌槽以120℃~150℃溫度進行攪拌干燥,并由油脂貯槽及添加劑貯槽依其配方計量添加適量的油脂及其他營養素,至含水量降至規范要求而制成半成品,送至飼料半成品貯桶;最后依所需將半成品經由造粒機或粉碎機制成顆粒狀或粉劑狀的魚、禽、畜飼料或農業用的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