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連續漲停、現貨日漲兩千元,碳酸鋰價格反轉已至?
【谷騰環保網訊】2022年以來,鋰電產業鏈經歷了一場劇烈的價格洗禮。碳酸鋰現貨價格從峰值時的60萬元/噸跌至6萬元/噸,跌幅超過90%。這一嚴峻現實不僅是市場供需關系調整的結果,更是行業內部長期“內卷式”競爭激化的體現。
但隨著政策引導的“反內卷”在鋰電行業落地,碳酸鋰市場這場持續近兩年的慘烈下行終于在2025年盛夏迎來了戲劇性反轉。
7月以來碳酸鋰價格應聲上漲,強勢反彈。7月14日,廣期所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突破6.5萬元;7月21日突破7萬元;7月24日大漲7.21%至76680元/噸,突破7.5萬元。
7月25日,碳酸鋰延續漲勢,連續兩個交易日觸及漲停,最終以80520元/噸收盤價,強勢站上8萬元/噸關口。這一價格較6月23日5.84萬元/噸的年內底價已上漲37.88%。
現貨市場也緊隨期貨大漲的步伐。從7月17日到24日,上海鋼聯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從6.5萬元/噸漲到7.5萬元/噸。其中24日單日漲幅超4000元,一舉站上7.5萬元/噸。
7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再漲2000元,最高報價達到7.8萬元/噸,劍指8萬元/噸大關,現貨市場也自低位反彈了28.55%。至此,市場已不再是溫和復蘇,而是呈現強勁上漲態勢。
華中地區一位碳酸鋰廠商在接受采訪時甚至表示:“還沒來得及反應就漲上去了。”他補充道,最近碳酸鋰一天一個價,下游詢單明顯變多了,感覺市場漸漸活躍起來了。從跌跌不休到暴利反彈,碳酸鋰市場戲劇性反轉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7月25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報價情況 來源:Wind
01
“反內卷”點燃上漲導火索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這一次,市場覺察到了不一樣。《人民日報》和《求是》接連刊出相關文章,積極引導社會對“反內卷”的持續關注。隨后,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直指當前行業非理性競爭現象,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位接連出手治理“內卷式”競爭。
在中央定調、部位跟進的同時,光伏、鋰電等新能源領域在各行業協會推動下,將“反內卷”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上。
7月中旬,宜春市自然資源局下發通知,要求當地幾家涉鋰礦山企業編制儲量核實報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報告編制,從嚴治理鋰資源違規開發情況。宜春地區的鋰云母礦占到全國鋰云母儲量的40%左右,影響舉足輕重。有業內人士認為,宜春打響了鋰行業“反內卷”的第一槍。
7月17日,藏格礦業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藏格鉀肥收到相關部門下發的停止鋰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通知,公司旗下負責碳酸鋰生產的全資子公司藏格鋰業已按要求停產。作為鹽湖提鋰龍頭企業,藏格礦業鋰資源業務停產立即被市場視作碳酸鋰供給收縮的積極信號。
7月25,江特電機發布公告披露全資子公司宜春銀鋰擬于7月25日啟動停產檢修,涉及全部鋰鹽生產線,預計檢修時長約26天。除了江特電機,此前中礦資源發布也公告稱,擬對年產2.5萬噸鋰鹽生產線進行綜合技術升級改造,停產檢修及技改時間約為6個月。
碳酸鋰行情回顧 來源:銀河期貨
“本輪碳酸鋰價格上漲,與國內新能源行業‘反內卷’密切相關。”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表示,近期市場傳來多個礦企整改、停產、檢修等消息,刺激了市場對供給端收縮的預期,同時此前碳酸鋰價格跌破6萬元/噸,多數廠商已成本倒掛,挺價意愿強烈。
此外,在鋰電產業下游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傳來了“反內卷”的好消息。先是主流車企的公開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縮短至60天,隨后新能源車市“價格戰”正在踩剎車,這將顯著改善材料廠、電池廠的現金流狀況,也是打破“內卷”鏈條、重塑健康商業生態的關鍵一步。
02
短期供需變化帶來強力助攻
在供應方面,除了國內多個礦企整改、停產、檢修等消息帶來了供給端收縮,在此前碳酸鋰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下,海外部分鋰礦也開始進入關停維護。
進入2025年以來,力拓旗下的Cattlin鋰礦停產檢修,澳大利亞Greenbushes礦山主動減產13%,Liontown資源宣布砍掉50%產量。受此影響,目前澳大利亞鋰輝石精礦(CIF中國)現貨價格已經位于690美元/噸—720美元/噸附近,鋰鹽成本支撐已經十分明確。
與此同時,剛性需求企穩為供給收縮下的價格反彈帶來強力助攻。尤其是關鍵領域的需求,展現出顯著韌性,部分領域甚至呈爆發式增長。
2024-2025H1 中國鋰電池出貨量(GWh) 來源:高工產研
據高工產研數據,鋰電池產業鏈整體同比增速超過40%。電池總出貨量(含動力、儲能、消費類)增長68%至776GWh。其中儲能鋰電池表現最為突出,受“搶出口”效應拉升需求,出貨265GWh,同比大增128%。如此規模的增長遠超市場預期,為碳酸鋰提供了短期強勁的需求支撐。
而拋開儲能的強勁增速,動力電池的增速表現強勁,H1出貨477GWh,占總出貨的61.4%,同比增長49%。下游材料出貨量同步增長,正極材料增長53%,其中磷酸鐵鋰材料出貨161萬噸,同比增長68%;負極材料增長37%,電解液、隔膜增速也在45%以上。
結合最新產業鏈近期動態看,整體需求增長的確定性還在持續增強。高工鋰電指出,7月鋰電排產同環比俱增,國內電池排產超130GWh,同比增長近四成;材料環節負極、隔膜、電解液均實現環比提升,增幅2%左右。
同時電池、材料環節大單涌現,且市場持續向全球輻射。這些數據表明終端需求遠非疲軟,為價格提供了堅實支撐。
03
未來價格怎么走?
此番碳酸鋰價格上漲,主要源于政策引導、供給調整與需求改善的共同作用。政策層面,多部門整治“內卷”亂象,推動去產能;供給端,礦企整改、停產、檢修等消息引發供給收縮預期;需求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持續增長,帶動了碳酸鋰需求。
“反內卷”政策釋放出強烈信號:持續破壞利潤的價格戰必須結束。上游生產商因此重拾信心,拒絕下游買家的非理性壓價,將盈利置于重要位置,價格獲得心理支撐,而一系列供應擾動進一步助推了價格的持續走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業‘反內卷’相關舉措已經在逐步落地,對市場情緒產生了一定影響,但還未從根本上改變供需關系。” 鑫欏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指出,后續還需要時刻關注供給側出清的情況,以及政策執行是否能與市場產生共振。
碳酸鋰周度總產量及庫存 來源:華泰期貨
對于碳酸鋰價格未來走勢,張金惠持謹慎樂觀態度:“從構建行業生態的角度來說,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應維持合理的利潤率,價格穩步回升已經成為共識。與此同時,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后續或存在重新定價的可能性。”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李攀也表示,后續需要持續追蹤鋰礦端礦山動向,是否會出現因各種因素減停產的礦山。除此之外,回顧上半年供給端動向,很多計劃達產的產能并未如期釋放,全年過剩幅度的預期要隨之下調,成本平衡線預計將在之前月份基礎上上移。
“2025年下半年碳酸鋰現貨價格波動預計維持在5.6萬/噸—7.2萬/噸的區間。”李攀說。
而高工產研(GGII)則更加樂觀。其在近期會議中指出,鋰鹽的價格及加工費已經在2025年中到達低谷,碳酸鋰的成本中樞正在上升,預計2026年將再度迎來漲價周期。
與此同時,今年之內,鋰電材料將走出價格低谷。2029年之前,所有鋰電材料均會啟動新一輪擴產。鋰礦、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鋰電池率先擴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