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漲到暴跌,碳酸鋰價格“過山車”背后發生了什么?
【谷騰環保網訊】“反內卷”帶來的預期降溫有點快。
在連續大漲后,近幾日,廣期所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開始連續暴跌。7月28日,碳酸鋰期貨跌幅達7.98%。7月29日,碳酸鋰期貨再度大跌,盤中一度跌超8.5%,最低觸及6.86萬元/噸。7月30日,碳酸鋰期貨雖然收盤價再回7萬元/噸,但盤中曾一度下跌到6.85萬元/噸。7月31日,碳酸鋰期貨價格低開低走,截至收盤,碳酸鋰期貨報68280元/噸,跌幅4.66%。
受行業“反內卷”影響,碳酸鋰期貨價格經歷了一輪大漲。6月23日至7月25日,碳酸鋰主力合約價格從5.84萬元/噸漲至8.05萬元/噸,區間漲幅高達36.71%,將過去半年的跌幅都漲了回來。
隨著碳酸鋰期貨的轉頭下跌,市場剛開始蔓延的樂觀情緒被潑上一盆冷水,這場由“反內卷”帶動的期貨市場狂歡基本消退。碳酸鋰期貨價格“過山車”背后,到底經歷了什么?未來走勢又將如何?
三重因素推動碳酸鋰暴漲
碳酸鋰是主要鋰鹽產品之一,碳酸鋰企業將鋰礦(鋰輝石、鋰云母、鹽湖鹵水)提煉成電池級碳酸鋰粉末后,提供給下游的磷酸鐵鋰、三元鋰等正極材料生產商,7萬元/噸是碳酸鋰企業的盈虧平衡線。
近十年來,碳酸鋰價格經歷了多輪周期,2015年最低跌到4.2萬元/噸,2019年沖到18萬元/噸,然后又回到4.8萬元/噸。2021年由于新能源汽車、儲能行業的爆火,碳酸鋰價格在2022年11月躥到歷史最高的60萬元/噸,兩年間漲了12倍。
高價格和高利潤,刺激了碳酸鋰企業瘋狂擴張,產能過剩導致價格雪崩,到今年6月,碳酸鋰價格跌破6萬元/噸,行業哀嚎一片。從6月下旬開始,碳酸鋰經歷了一輪快速的漲價回彈。
華夏能源網分析認為,最近一個月碳酸鋰價格上漲主要由三大因素推動:
首先是高層明確表達了對產能過剩的擔憂,國家和行業層面均已多次召開會議,態度鮮明地要整治價格戰、內卷式競爭。
受到“反內卷”政策的刺激,市場對光伏、鋰電等產業鏈價格的底部反轉有著強預期,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普漲,聯動效應迅速點燃整個市場情緒,風向快速扭轉,資本借機炒作,勇敢做多。
其次,碳酸鋰的下游應用需求仍在增長,市場需求有較強支撐。
一是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長。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約567.4萬輛,同比增長33%;動力電池裝機量約288.1GWh,同比增長44%。
二是儲能的需求增長。今年上半年,儲能行業國內廠家出貨252GWh,同比增長109%。儲能項目的產能也在增長,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前6個月公示、簽約、在建、投產的儲能產能項目共計236個,設計年產能達到1700.636GWh,計劃總投資達4870.13億元。
三是,碳酸鋰供給側在收縮,停工、停產、檢修的消息不斷傳出,產量環比減少,支撐鋰價上揚。
例如,今年6月底,中礦資源(SZ:002738)宣布下屬全資子公司年產2.5萬噸鋰鹽生產線升級改造,停產時間長達6個月。
7月中旬,江西宜春8家鋰礦資源企業因礦權存在手續問題,被當地自然資源局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
7月16日,藏格礦業(SZ:000408)全資子公司收到海西州自然資源局、海西州鹽湖管理局下發的通知,要求其停止違規開采并積極整改。
7月21日,江特電機(SZ:002176)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宜春銀鋰近日開始停產檢修,涉及全部鋰鹽生產線,預計檢修26天。
海外鋰礦產能也在進一步收縮。今年6月,智利對中國碳酸鋰出口量僅1.02萬噸,較去年同期大降41%;津巴布韋政府決定從202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鋰精礦出口;7月,全球礦業巨頭力拓宣布Mt Cattlin鋰礦停產……
國內外的產能收緊,為碳酸鋰提價提供了助力。
長周期風險值得警惕
在看漲氛圍烘托下,嗅覺靈敏的資本嗅到了血腥味,期貨多頭掀起逼空式上漲,連續漲停讓大量套保空單被無情絞殺。7月25日,資金炒作達到高潮,碳酸鋰期貨單日成交額突破210億元。
但是,當價格沖破8萬元/噸關口,炒作資金也感受到了風險。期貨人士集體驚呼“市場瘋了”——倉庫里碳酸鋰堆得能填平黃浦江,價格卻坐火箭上天,連續大漲的基礎根本不存在!
在連續幾個交易日回落后,碳酸鋰市場開始回歸理性。業界大多數觀點認為,碳酸鋰價格反轉并未到來,長期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跟風炒作需要警惕風險。
首先,供給側方面,全球低成本鋰資源依然在放量,長期來看產能過剩仍將持續。
今年上半年,我國鋰鹽產量合計為56.6萬噸碳酸鋰當量,同比增幅達14.5%。且碳酸鋰仍處于高供應高庫存的狀態,庫存量環比繼續小幅增加,整體市場庫存壓力并未減小,終端銷售環比下滑。上周,碳酸鋰社會庫存143170噸,持續累庫,碳酸鋰倉單庫存11996噸,周環比增加1757噸。
在海外市場,智利銅業委員會此前曾預計智利的鋰生產量在2024年將達到28.5萬噸碳酸鋰當量,并計劃于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30.5萬噸。同時,智利銅業委員會指出,2024年可能出現8.9萬噸的供給超過需求的情況,且這一差距預計在2025年擴大至14.1萬噸。
其次,在需求側方面,下游需求呈動態擴張態勢,但短期難以覆蓋供給增量。
近日,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當前碳酸鋰市場仍處于深度博弈階段,呈現出典型的“弱平衡”特征。
于清教進一步分析稱,下游電池及整車企業需求增速放緩,采購維持剛需;上游廠商則通過主動停產減產來穩定價格。這種供需拉鋸使得碳酸鋰價格進入僵持階段——一方面,常規需求難以支撐價格大幅反彈;另一方面,高成本礦山的價格底線又構筑了有力支撐。行業正經歷漫長的產能出清過程,價格或在成本線附近持續震蕩,直至新的供需平衡出現。
這意味著,這場碳酸鋰的“過山車”,本質上是一場多方博弈的大戲。產業鏈各方的利益拉扯,掀起了價格暴漲暴跌的風浪,但最終都要回到供需平衡的基準線附近。這條基準線現在還處在“弱平衡”狀態,持續的暴漲或者暴跌都缺乏基礎。
也許,這樣的炒作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再次發生,但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的是更多理性。在反內卷、去產能大潮下,碳酸鋰行業需要一場徹底的產能整合和供需變革。只有滌蕩掉亂象,清理去浮躁,行業才能走到新周期的起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