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不一加劇建筑垃圾圍城 生態瓶頸何以突破?
由于產業鏈斷裂、標準不成體系等因素,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偏低,以致于“垃圾圍城”。專家認為,政府應加強規劃、完善法規,實施特許經營,突破建設生態城市的“瓶頸”。
“垃圾圍城”
目前,我國大中城市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固體廢物、空氣污染和污水處理。其中,固體廢棄物的主要部分是建筑廢棄物。由于建筑廢棄物產生量大,且循環利用率低,導致“建筑垃圾圍城”。
北京建筑大學教授、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家瓏說,國家基本建設少不了使用天然砂石,但它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危害。比如,開山炸石對自然景觀、生態植被、環境與空氣造成破壞和影響。據了解,我國每年僅拆除就產生15億噸建筑垃圾,未來也不會少于每年10億噸的建筑垃圾產生量。
專家認為,我國建筑廢棄物的處置多采用填埋方式,這種方式造成了建筑垃圾圍城之狀態,而采取露天堆放的方式,同樣會產生危害。而且,建筑廢棄物在運送過程中對大氣污染產生很大影響。
深圳大學教授、廣東省濱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點實驗室主任邢鋒說,從近20余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建筑廢棄物呈增長趨勢,目前基本上已達到人均1噸,且處理方式還比較滯后。
“根據‘十二五’期間針對北、上、廣、深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4座城市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水平非常低。”邢鋒說,“其實,一些發達國家的建筑廢棄物同樣在產生,而這些國家的資源化利用率水平高。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說,在發達國家,鋼鐵的循環利用占整個鋼材料的80%以上,所以礦石需求量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需求少,但在我國就比較大。
“人的需求與環境資源所能提供給我們的承載差距日趨拉大,實話實說,建筑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已經成為我國需迫切解決的問題,更是建設生態城市面臨的重大挑戰。”邢鋒說。
何去何從
建筑垃圾何去何從?是困擾中外的共同難題。探索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從上世紀開始。
陳家瓏說,國外的研究資料表明,水泥制造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25-50%可以被廢混凝土資源化利用過程重新吸收。另外,再生物比大多數巖石的原材料對環境來說更加友好,溫室效應僅為巖石的1/2-1/3。
“從生態城市應具備的和諧性、高效性、持續性的要求出發,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最科學的建筑垃圾處理方式。”陳家瓏說,“它可以將95%以上的建筑垃圾制成再生資料,做成各種各樣建材,變廢為寶,一舉多得,既解決了填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又減少了天然砂石的開采,是舊城改造和新城市建設環境和資源的需要。國際上發達國家已把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形成產業”。
雖然政府很重視,但我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仍面臨尷尬處境。
深圳市華威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文龍認為,建筑廢棄物對于環境的影響存在危害間接性和影響滯后性,這導致了“個人自掃門前雪”的現狀,即廢棄物從產生、清運、處置,到再生產品生產、應用,這個過程中產業鏈是斷裂的,而且每個環節只為完成自己目標處理的那部分。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何更新認為,目前中國發布以及在編的圍繞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標準十多部,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開展比較早的深圳、北京、四川等地制定有相應的標準。但現在的標準相對零散,未成體系,標準更偏重于技術方面,在來源收集、處理,包括現場管理、設備等方面存在一定缺失。
李文龍說,我國目前年處理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生產線僅30多條,實際上運營的生產線和全負荷的生產線更少。
多管齊下
如何解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水平低與公眾改善居住環境、建設生態城市之間的矛盾?
專家建議:
提高認識,加強規劃。因為建筑垃圾的處置和利用受到地域限制,地方政府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率提出一個明確要求,并把它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著眼國情,完善法律法規。何更新建議,未來能夠著眼于國情實際,考量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長期發展需求,建立相對完備開放式技術標準體系,從科研、設計、管理、生產各方面進一步梳理,豐富補充標準體系。
一些專家認為,我國的行業標準在某些地方還得不到貫徹執行。因此,可以建立一些適宜地方執行的“地方標準”,并通過立法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實施特許經營,對上馬企業“扶一程”。陳家瓏說,有些城市只保證了原料,并沒保證出路,結果造成企業上馬后,產品大量積壓。因此,在政府承諾的保障里面,需要增加再生產品的應用。在國外,政府利用立法的形式強制規定,在工程中要首先使用30%的再生產品,這樣才能把企業扶持起來。
明確保障機制,避免“九龍治水”。一要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聯動工作機制,要明確地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分工職責,完善監督和問責;二要建立以資源化為主線的拆除、運輸、處置與應用“一條龍”管理制度,有利于處置企業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做大做強;三要完善建筑垃圾處置費的制度及其標準,形成產生者付費,資源化利用處置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四要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企業參與建筑廢棄物的拆除、分類、收集、運輸,以降低資源處置成本,保證再生產品的質量,提高企業效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