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凝聚技術的進展
19世紀末,最早的電極污水處理廠出現在倫敦,并于1909年出現了第一個電凝聚技術的專利, 而最早的電凝聚污水處理廠于1911年在美國建立,其大規模的推廣應用卻起始于1946年。
雖然電凝聚已有很久的歷史,但水處理界從未認為其是主流技術。缺乏系統性的反應器設計、操作,電極的穩定性等問題(電極容易鈍化)限制了其應用。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這一技術,并在許多小規模的水處理工藝中開始應用, 文中對電凝聚技術中涉及的氧化還原、混凝和氣浮進行了充分的研究。
具體時間表:
1906年,Dietrich取得一個電絮凝技術的專利,從那時起,專門有人和公司對電絮凝過程進行改進和修正。
1909年,Harries(美國)取得電解法處理廢水的專利,它是利用自由離子的作用和鋁作為陽極。
1956年,Holden(英國)利用鐵作為電極來處理河水。
1976年,Asovov等人(蘇聯)利用電絮凝法處理石化廢水。
1977年,Osipenko等人(蘇聯)利用電絮凝法處理含鉻廢水。
1983,Weintraub等人(美國)利用電絮凝法處理含油廢水。
2002,Cardia(澳大利亞)取得去除放射性核素和氰化物的專利。現在,電絮凝技術的發展已進入一個強產業化的過程,包括解決電化學反應槽的設計、電極除污、能給、操作條件、提供最佳配套設施等關鍵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