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業的節能環保之困
近日曝出,蟄伏五年之久的煤化工項目即將“重見天日”。早期,煤化工項目就因為對資源和環境的過度攝取被緊急叫停。出于能源結構調整和煤炭業發展的考慮,煤化工項目審批重啟顯得眾望所歸。帶著“高污染、高能耗”標簽出生的煤化工行業發展之路可謂跌宕起伏,盡管據業內人士稱此次審批側重于能耗、水耗、能效三個節能環保指標,但綜合分析煤化工行業的節能環保之路依然困難重重。
第一困
能耗之困
煤化工是高能耗行業,據有關資料顯示,煤炭在整個產業鏈中的能源轉換效率并不高,能源消耗強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就拿發展勢頭強勁的新型煤化工來說,生成合成氣的能源利用率僅為45%-55%,而凸顯產能過剩的傳統煤化工能源利用率更是低至30%。煤化工行業利用效率之低與我國滯后的煤炭轉換方式和產品深度加工水平密切相關。盡快推出先進的煤化工技術、有效利用低位熱能及延伸產品鏈是煤化工行業解決能耗之困以及實現節能指標的必要途徑。
第二困
水耗之困
煤化工是高耗水行業,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生產一噸煤制油的耗水量約為9噸,煤制烯烴約為20噸,煤制二甲醚約為12噸,煤制天然氣(甲烷)約為6噸,煤制乙二醇約為9噸。而目前,我國主要煤炭產地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單位國土面積水資源保有量僅為全國水平的1/10。煤化工項目選擇地域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充足的水源,西部多數的大型煤化工項目都將水源盯住了斷流迭起的黃河。煤化工項目的重啟將使我國的水危機越演越烈。水耗之困成為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煤化工項目、統籌用水分配、開源節流勢在必行。
第三困
治污之困
煤化工不僅是用水大戶,同時還是排污大戶,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污染是難降解有毒有害廢水,據有關資料表明,廢水中含有的污染物高達300多種。高水量加上難處理使煤化工對環境污染的壓力空前巨大。污染事件頻繁見諸報端。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一批有針對性的煤化工廢水治理技術,但經過實踐檢驗,多數效果不佳。許多污水處理項目花巨資投建,但因技術、設備或運行管理水平的欠缺,終成擺設。處理效率高、穩定性好、成本合理的技術對煤化工行業來說尤為重要。
“零排放”概念的提出順應了煤化工發展的自身需求和外在要求。我國煤化工項目大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這些地方水資源短缺,且環境容量低。“零排放”不僅可以緩解用水的緊張,實現廢水資源化,而且減輕了對環境的負擔,實現減排目標。但是,由于“零排放”在我國發展的歷史極短,技術不完善、成本能耗高、可以作為參考的典型案例少,“零排放”的發展還需要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企業的資金投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