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會不會總破個洞?
9月16日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今年的主題是“臭氧層保護,繼續前行”。一項由300名科學家聯合編寫的最新評估報告指出,由于國際社會采取了統一行動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得到恢復。
《2014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下簡稱“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于今年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之前發布,這份報告是4年來最全面的一次更新。
報告顯示,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采取的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行動正在結出碩果,臭氧層的狀態正在恢復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平流層臭氧層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太陽紫外線的傷害。如果沒有《蒙特利爾議定書》及相關協議,到2050年大氣中的消耗臭氧層物質濃度可能增加10倍。根據環境署的全球數據模型,到2030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每年將減少200萬例皮膚癌病例,避免人類眼睛和免疫系統遭到傷害,并保護野生動物和農業生產。
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也對延緩氣候變化產生了積極效應,因為大多數消耗臭氧層物質也是主要溫室氣體。但是,報告警告說,《蒙特利爾議定書》產生的氣候效益將可能被預計的氫氟碳化物(HFCs)排放大大抵消,HFCs是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替代品。報告同時指出了避免這些替代品對氣候有害影響的方法。
“有跡象表明,臭氧層將可能在本世紀中葉恢復。《蒙特利爾議定書》作為全球最成功的環境條約之一,保護了臭氧層,避免了過多的紫外線到達地球表面。”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表示,“然而,我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成功鼓勵我們不僅要進一步采取行動保護并恢復臭氧層,還要惠及氣候變化。9月23日聯合國將在紐約舉辦氣候變化首腦會議,以推動全球氣候行動。《蒙特利爾議定書》取得的成就證明了采取一致行動是保護全球環境的關鍵。”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表示:“國際社會對臭氧層采取的行動是非常成功的一個環境案例。這也鼓勵我們采取同樣緊迫且一致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更為艱巨的挑戰。”
1987年簽署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限制使用氟利昂和其他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為溫室氣體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1987年,消耗臭氧層物質每年導致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蒙特利爾議定書》如今減少了超過90%的排放,是《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每年減排目標的5倍之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