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治污設施,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實現畜禽養殖業轉型升級
“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中,對于那些未列入關停、搬遷或拆除范圍的養殖場,采取的是建沼氣池或者貯液池,實現轉型升級。截至9月22日,全區共新建沼氣池1080立方米、儲肥池1250立方米。”蓮都區畜牧獸醫局工作人員郭良勇介紹道。
近日,記者走訪了蓮都區一些列入整治生豬養殖場,發現幾乎每個養殖場都走上了新型環保之路,周邊聞不到臭氣,污水也不會直排溪里,都收集起來轉化成新型的肥料和燃料,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畜禽養殖業真正實現了轉型升級。仙渡鄉仙弄生豬生態養殖場在全市率先嘗試非接觸式發酵床養豬技術,先后投資120多萬元建設發酵床欄舍并已投入使用,生豬飼養量可達1000多頭。養殖場的負責人陳官平笑呵呵地說:“以前一天忙下來,不僅腰酸背痛,而且身上也是又臟又臭的。現在好了不僅省時省力,而且身上也聞不到臭味了。”
蓮都區畜牧獸醫局局長梁聰女介紹說,下一步將聯合有關鄉鎮街道加快新一輪的畜牧用地調整規劃,在部分鄉鎮街道轄區內劃出一定的生產區域,用于建立畜禽養殖小區或規模養殖場,鼓勵搬遷養殖場或新建養殖場統一進駐,實行集中治污和廢棄物綜合利用。依據新出臺的《蓮都區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方案》和《蓮都區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聯合環保等部門依法規范全區的畜禽養殖行為,同時,依據有關政策正確引導全區生態畜牧業發展。該局將嚴格執行“畜牧進山”戰略,聯合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嚴格審批制度,發展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畜禽養殖場。
對于整治效果,群眾非常滿意,并希望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做好畜禽養殖場清拆后的場地整理和生態復綠等工作,使周邊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