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首創“活性分子超低排放技術”
2015年4月,由浙江大學自主研發的“燃煤煙氣活性分子氧化污染物一體化脫除技術”成功應用于杭州中策清泉炭黑鍋爐煙氣處理項目,并順利通過168小時運行考核。這一技術的成功示范,為我國工業鍋爐煙氣實現“超低排放”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技術方案。
杭州中策清泉活性分子污染物一體化脫除塔外景
“示范工程實現了鍋爐煙氣NOx由初始濃度800mg/Nm3降至3mg/Nm3,SO2由初始濃度1000mg/Nm3降至15mg/Nm3。”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王智化教授介紹,這樣的排放濃度,不僅遠低于環保部最新重點地區燃煤電廠排放標準限值,同時也低于“超低排放”,即天然氣機組排放NOx<50mg/Nm3,SO2<35mg/Nm3的限值。
自2000年開始,在浙大熱能所所長岑可法院士的帶領下,王智化教授團隊面向國家節能減排的重大需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活性分子多種污染物一體化脫除”的新思路:采用活性分子將煙氣中的NO、Hg0氧化為可溶的NO2、Hg2+,結合堿液噴淋等形式實現SO2、NOx和Hg的協同吸收;同時利用活性分子將苯、甲苯、二噁英等有機物大分子氧化降解,從而保證多種污染物一體化協同高效脫除。該技術可實現一塔多脫,克服了傳統方案中單一功能的污染物處理設施疊加的缺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國家“973”計劃課題和國家“863”計劃項目的資助下,經過多年的基礎研究和中試試驗,熱能所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分子多種污染物一體化脫除”新理論和新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余篇,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多次受邀在國際系列會議上做大會特邀報告,受到美國、英國、瑞典、日本、波蘭、韓國等相關研究者的關注和引用,并由德國Springer出版社特邀撰寫英文專著。
“此次杭州中策清泉煙氣處理項目的順利實施,標志著我校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分子多種污染物一體化脫除’取得重要突破,已進入工業化應用階段。”王智化教授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