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廢水處理一“電”搞定
4月4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從廣東東莞合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電絮凝、電分解、電氧化、電還原一體化電化學廢水處理技術取得突破,可有效處理無機和有機污水及無法用生物降解的具有生物毒性的微污染物。目前該技術正在石油和化工行業推廣應用。
該公司副總經理呂美勤告訴記者,電化學處理技術通過電子交換及氧化還原,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與傳統的化學混凝處理相比,其藥劑添加量減少50%。電分解的原理是廢水受電場力的作用,水中帶電粒子分別向帶相反電荷的電極遷移,實現帶電粒子與水分離,同時形成氧化、還原兩種模式,分別可把廢水中的重金屬捕捉到極板上,也可以氧化或還原廢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微污染物等。
據介紹,該技術根據水質不同,一般而言SS(懸浮物)去除率95%以上,COD去除率70%~99.6%,BOD(生化需氧量)去除率85%~95%,重金屬去除率高達95%以上。而且裝置采用通道式結構,對顆粒狀污染物要求較低,不會造成反滲透膜堵塞,工藝流程簡單,能耗低,設備占地面積小,沒有污泥或極少污泥產生。可廣泛應用于石化、化工、焦化、印染、電鍍、皮革、制藥等領域,污染物處理后產生固體廢物或氣體。
據悉,該一體化技術在廣東深圳某電子線路板企業首次實現工業化應用。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運行結果表明,含氰化物廢水采用特殊樹脂吸附+流體化電解處理后,劇毒氰根離子轉化成無毒的CO2和NO2氣體,廢水處理后可當清水循環使用;氨氮吸附量20~30克/升,廢水處理后氨氮含量由300毫克/升降至0.1~10毫克/升。
近年來,該公司聯合臺灣環境科學研究中心以及國內電化學專家等,研發出的電絮凝、電分解等電化學廢水處理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同時,該公司還開發了電絮凝、電浮選、電分解、氰化物無害化回收處理等系列專用設備;針對污水處理末端產生的反滲透濃水、高鹽水、海水淡化等處理難度較大的水質,采用納米碳化技術,通過添加自主研發的化學藥劑,通過電化學技術對水質內難處理的微污染物直接作用、過濾、脫鹽處理,使99%以上的廢水得到回收利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