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推六項措施最大限度為長江減負
在今日舉行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即將出臺。圍繞該項規劃,環保部將在沿江的11個省市推進包括劃定保護生態紅線等在內的6項措施,最大限度地為長江減負。
據陳吉寧介紹,2016年,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5.2%,比2015年提高2.8個百分點。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緊迫而復雜,流域系統性保護不足,生態功能退化嚴重,污染物排放量大,飲用水安全保障任務艱巨。同時,沿江化工行業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壓力大。部分地區城鎮開發建設嚴重擠占江河湖庫生態空間,發展和保護矛盾凸顯,建設生態長江需要長期持續努力。
據陳吉寧介紹,要建設生態長江,首先要堅持預防為主、守住底線,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2017年年底前,沿江11個省市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全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陳吉寧說。
其次,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陳吉寧說,今后,沿江地區要通過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從源頭防范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三,要全面排查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加大超標排放整治力度,加大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力度,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2017年年底前,沿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未來要推進的措施還包括,開展沿河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努力提升流域環境承載能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探索建立可持續的農村環保體系,探索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帶動農村污水垃圾綜合治理。
陳吉寧還表示,未來還要改革完善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體系,把河長制的建立和落實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范圍,推動各地落實屬地責任,健全長效機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