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谷騰環保網訊】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入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由于群眾環境意識相對薄弱等因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房屋建設散亂,污水收集率較低。農村地區房屋基本都屬于自建房,在建設用地等方面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規劃和管理,建筑物地基建設不規范,很多建筑物間的距離過小,對管道施工造成了很大阻礙。通過廁所革命,很多農村已經改為水沖廁所,但是由于沒有統籌考慮供排水系統建設和農村廁所改造,基礎設施銜接性不強,再加上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生活洗滌用水和餐廚廢水以及部分散養禽畜的糞尿得不到有效治理。
管網建設滯后,污水治理效率較低。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建設污水管網投資較大,導致大部分農村地區缺乏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且沒有完善的排水管網。部分地區的村鎮雖然通過國家補助資金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但缺少資金建設配套的排水管網,也沒有相應的資金和技術來保障穩定運行。
污水產生量小,水量不穩定。目前,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實際常住人口少,普遍存在“空心村”現象,導致污水排放量相對較小。此外,受村民起居生活習慣影響,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存在早、中、晚三個高峰期,而午夜到凌晨時段污水排放量很少甚至斷流;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受季節及人口流動規律影響,呈現明顯季節性和階段性激增變化規律。這些特征均為農村污水項目有效運營帶來了較大困難。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尊重習慣、應治盡治、利用為先、就地就近、生態循環、梯次推進、建管并用、發動農戶、效果長遠”的基本思路,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基本原則來進行治理。為此,筆者對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科學決策,加強高位統籌發展。市級政府應統籌謀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縣區政府要合理決策、謹慎決策、科學決策。應充分評估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有效性以及地區經濟發展的可承載度。決策前要進行充分調研,確保不同地區適用不同治理工藝,同時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和農村人口分布情況、地域地貌,積極采納不同部門和專業領域人員的意見。
二是綜合對比,優化項目管理方式。建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優先考慮 EPCO 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這是在EPC總承包模式基礎上向后端運營環節的延伸。在可研、方案設計或者初步設計完成后,對設計、施工、采購、運營進行統一招標,選擇總承包單位。
三是因地制宜,慎重選擇處理模式。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處理模式主要包括納管式處理、集中式處理和分散式處理。其中,納管式處理主要針對距離城鎮污水處理廠比較近的區域,具有治污徹底、投資少、施工周期短、見效快、方便統一管理等特點。納管后污水交由城鎮污水處理廠一并處理,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以及運行管理保障。
四是建制鎮農村生活污水應以納入管網為主要治理模式。以秦皇島市洋河、戴河、飲馬河流域村莊為例,撫寧區榆關鎮、北戴河區牛頭崖鎮、北戴河新區大浦河管理處、開發區船廠路街道辦事處等建制鄉鎮人口聚集,多數村莊采取改廁方式進行處理。目前,秦皇島市改廁多以雙甕式為主,每隔一段時間需村民自費清掏,市場行情為每清掏一次30—40元人民幣不等。村民為節省開支,沒有及時進行清掏,在雨季直接借雨水排放。將建制鎮所有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市政管網后,不但能大大降低后期運維費用,運維無過高的技術含量,簡便易操作,還不受早晚和季節性污水排放影響,對高、低峰值水量均能做到應收盡收。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