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仍有“兩高”項目逆行而上?
【谷騰環保網訊】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不久前向福建、河南、甘肅等地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了當地在“兩高”項目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其實,類似問題幾乎在每輪督察反饋中都會出現。
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一些地方之所以仍然對“兩高”項目情有獨鐘,根源還是政績觀錯位,片面認為“兩高”項目的“性價比”更高。因此,一些地方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挖空心思上項目,不惜越權審批、監管放水。
雖然中央明確了能耗雙控等要求,但不少地方仍過多依賴傳統發展路徑,對“兩高”項目越權審批。比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越權審批建成投產19.2萬噸電解鋁、30萬噸再生鋁項目;河南新鄉有關縣市違規出臺文件,將環山環保科技公司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產能減量替代要求弱化為等量替代。
按照相關規定,新上項目要經過環評、水資源論證、節能審批等。一些監管部門在審批、監管“兩高”項目時,要么搞變通、打“擦邊球”默許縱容,要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致使監管失守、項目“帶病建設”。比如,酒泉、張掖等地多個項目能耗置換指標未落實,部分項目已建成投運。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事關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如期實現,必須高度重視。
要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產業準入門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擺脫傳統發展路徑依賴,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鏈和供應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同時,要嚴字當頭,強化全過程監管。持續強化環評和排污許可及執法監管,從嚴、從緊、從實控制,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成果在“兩高”行業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重大項目選址中的應用。嚴格涉“兩高”行業的綜合性規劃、工業和能源等專項規劃、產業園區規劃的審查、審批,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對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要堅決拿下來;對存量項目,要堅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轉彎”;對“先上車、后買票,上了車、不買票”的,要依法處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