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補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谷騰環保網訊】5月27日,生態環境部對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的7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通報指出,上海市一些地方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仍有不足;浙江省一些市縣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江西省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問題突出;湖北省部分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突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進不力;湖南省部分城市水環境基礎設施問題突出,污水直排現象大量存在;重慶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污水溢流問題;云南省昆明麗江等城市生活污水長期直排,黑臭水體整治不力。
通報指出的共性問題,是城市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欠賬多,污水治理工作推進不力。所涉地方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如果不能及時補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將會對“母親河”——長江造成污染。
筆者認為,存在上述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管護工作重視不夠,對推進污水收集處理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系統解決污水溢流直排問題的決心不夠,措施不扎實,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環節。上述問題也并非本次督察期間才有。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公開通報了第三批福建龍巖、海南海口江東新區等5個典型案例,也是聚焦在環境基礎設施,特別是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短板弱項。
環境基礎設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是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做好問題整改,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意義重大。各地務必加強問題整改,抓緊補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俗話說,老大難,老大難,老大親自抓就不難。此次被通報地方主要領導應高度重視督察發現的問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一線,正視問題,抓好問題整改。對督察通報的問題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整改需時較長的,要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進行整改,抓緊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嚴肅查處督察問題整改過程中的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被通報地方不僅要對通報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而且要舉一反三,抓緊組織人員對城市建成區的環境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排查,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薄弱環節,確保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城市新區建設要按照地下污水管網建設規劃,配套建設足夠的污水管網,防止以后重建或補建,造成更大的浪費。在今后工作中科學規劃并完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充分考慮城市現狀以及今后的發展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已經明確了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加快建設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縣城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填補污水收集管網空白區。開展老舊破損污水管網、雨污合流制管網診斷修復更新,循序推進管網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穩步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統籌推進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整治和內澇治理。
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可以為改善環境質量發揮重要作用,為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環境容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各級政府要以更大力度促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