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管理難題如何破解?
【谷騰環保網訊】長期以來,許多地方在處置建筑垃圾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傾倒、堆填,導致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問題。為推動建筑垃圾規范化管理,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完善法規制度體系。當前,各地建筑垃圾管理的法規制度體系不夠完善,部分地區的部分定責標準或執行機制缺乏權威或沒有依據,導致建筑垃圾管理粗放。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或缺失,或沒有充分銜接現行的其他規劃,造成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的推進阻力較大。建議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啟動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制修訂工作,并充分論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注意加強環衛專項設施與現行其他規劃的統籌銜接。
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建筑垃圾的轉運調配場和資源化利用場等環衛基礎設施的政府投資相對不足,部分市縣仍未建成規范的建筑垃圾消納處置或資源利用設施,導致現有的轉運調配和消納處置能力嚴重不足。建議要加大對建筑垃圾消納處置或資源利用市場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保障環衛基礎設施資金投入,推進環衛基礎設施設計、建設和運行維護,穩步提高建筑垃圾的消納處置能力,并統籌組織搭建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等手段,賦能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督管理。
三是完善技術規范體系。建筑垃圾管理的技術規范、指南辦法等指導性文件缺失,造成相關部門針對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無規可依、無據可查的問題。可充分依據地方法規制度和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組織編制并發布一套完善的建筑垃圾監管管理和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指導文件,規范建筑垃圾處理處置和資源利用項目的工程建設、運行監管等工作。
四是尋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出路。當前合法合規的消納處置能力不足,加之監管力度不足,導致建筑垃圾隨意傾倒、違法填埋,甚至與生活垃圾、工業固廢或危險廢物混合堆填,影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針對這些問題,特別是存量建筑垃圾或混合垃圾,可參照衛星歷史影像等資料,開展污染隱患系統排查,基于風險等級建立管控臺賬,有序推進存量建筑垃圾或混合垃圾堆填場地環境管理相關工作。此外,積極探索建筑垃圾或混合垃圾再生資源利用工藝,科學論證資源利用過程的環境風險,有序推進項目示范與案例實踐,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提供思路。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