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眾到熱門,再到頂級投資機構超億元融資
【谷騰環保網訊】生態環境部等十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碳足跡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碳足跡管理體系更加完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一些為企業機構提供碳排放管理咨詢、培訓、軟件以及碳中和等產品和服務的公司也隨之迎來了市場。碳足跡市場如何?面臨著哪些困難?未來如何發展?為此,中國環境報記者專訪了碳阻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晏路輝,了解一下在他眼中,《實施方案》會帶來哪些機遇?
中國環境報:《實施方案》的印發,為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推進帶來怎樣的影響?
晏路輝:《實施方案》的印發,將會帶來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行業標準將更加標準化,會促進碳金融市場活躍和企業碳管理等。
推動行業標準化與規范化。這將推動碳足跡核算、標識認證、分級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將為碳足跡以及整個“雙碳”行業提供明確的標準和規范,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促進碳金融市場的活躍。金融機構可能逐步建立以產品碳足跡為導向的企業綠色低碳水平評價制度,將碳足跡核算結果作為企業信貸、融資和保險等的重要采信依據,開發出新的碳相關金融產品,如碳信貸、碳債券等,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企業將更準確地進行碳管理。建立起國家碳足跡因子數據庫促進碳足跡核算的標準化和統一化,使得不同企業和組織在評估產品或服務碳足跡時能夠采用相同的標準和方法,從而確保數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有助于企業和組織更好地了解自身在生產和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從而制定更有效的減排策略和措施,進行碳管理。
擴大碳足跡(標簽)標識的認證推廣。《實施方案》明確要求研究制定產品碳足跡認證目錄和實施規則、完善碳標識相關規范,這將促使更多行業企業關注并參與到碳足跡標識認證中來。碳核算、碳標簽、碳足跡認證將會成為企業產品和服務所追求的一項指標。
去年,我們就為公司的每一個辦公用品以及公眾號推文、郵件都都賦上了碳標簽,就是希望“讓每個產品都有碳足跡”的公司使命日常化,相信之后碳足跡標識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推動綠色消費。產品碳排放信息的透明度能夠得到提高,消費者可以通過了解產品或服務的碳足跡信息,選擇更加環保、低碳的產品或服務,從而推動綠色消費。同時,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認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實施方案》鼓勵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加強產品碳足跡相關國際交流,在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設、標準制定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這將有助于保障我國出口產品碳足跡信息安全,促進數據互信互聯互通,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我國在國際碳足跡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總體而言,《實施方案》的印發,對我們公司發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機遇,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會關注碳足跡,我們的碳管理軟件產品和咨詢服務也將更有用武之地。
中國環境報:您從事碳足跡研究十余年了,從您經歷來看,碳足跡發展是一個什么樣的變化軌跡?
晏路輝:我們從2012年開始主動積累碳排放因子數據庫,也見證了中國碳足跡工作開展的歷史,從無人知曉到如今受到社會的逐步重視。
2011年剛創業之時,整個碳中和行業還比較“小眾”,經歷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才實現收支平衡,后來隨著碳中和行業越來越熱門、企業實現碳中和的意愿越來越迫切,公司分別在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高瓴、經緯、紅杉等頂級投資機構的兩輪超億元融資,訂單越來越多,成為了投資人“搶投”的人。
從行業層面看,我們見證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計算碳足跡、全生命周期碳減排以及實現產品碳中和等,例如晨光、 安踏、蒙牛、南孚、肯德基、星巴克等品牌企業,到Bottloop、Situ、第二樹、Interface等都實現了產品碳足跡的測算、披露甚至部分實現了產品碳中和。 這些企業的努力,大力推動了行業碳足跡的發展和進程。
碳足跡是企業開展碳管理的基礎,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將計算產品碳足跡,全生命周期實現產品的減碳。
中國環境報:您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是碳排放因子數據庫,這將為碳達峰碳中和作出哪些貢獻?
晏路輝:我們的碳排放因子數據庫CCDB,目前數據量超過了16萬條,并持續收錄更新中。無論從數據量以及涵蓋的范圍來看,CCDB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屬于領先水平的。
CCDB整合了全球的碳因子,收集、整理了國內外標準數據庫、商業化數據庫(包括Ecoinvent等權威數據庫)、企業調研數據與文獻資料數據等,涵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CCDB專注于中國本土化數據的累積,我們與中國諸多本土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更適用于中國本土的碳排放因子數據庫。碳阻跡還在長期實踐中,根據行業需求和項目經驗綜合整理出的大量行業調研數據,結合碳云,還可以實現碳排放數據的一站式查詢和計算。
我們打造CCDB數據庫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企業機構可以更輕松簡便的計算碳排放和碳足跡,也期望能為國家碳中和目標以及全球凈零排放目標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環境報:當前,碳足跡面臨的困難有哪些?要想建立更加完善的碳足跡管理體系,應該怎么做?
晏路輝:目前,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政策和標準的制定與推廣。
首先,計算方法不統一。目前,關于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導致評估結果的可比性不強。因此,需要建立統一的碳足跡計算方法標準,與國際接軌,確保評估結果的可比性和準確性。
其次,因子數據不統一。國內外缺乏統一、權威的碳足跡數據庫,導致在碳足跡評估過程中缺乏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持。因此,需要建立中國本土的碳足跡數據庫,并爭取獲得國際認可。同時,加強與國際數據庫的對接和合作,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互認。此外,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等參與數據庫的建設和更新工作。
再次,數據收集困難。碳足跡的評估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支持,包括能源消耗、原料使用、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數據。然而,由于數據來源復雜、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數據收集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收集標準和流程,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推廣低碳云平臺等工具自動收集和匯總。
總之,碳足跡計算軟件要不斷優化,將可視化設計要做好、操作也要盡可能簡單,使更多的企業能夠輕松地使用碳足跡軟件進行評估和管理。讓產品碳足跡的技術和成本門檻變得足夠低,讓不懂碳的人也能操作,讓企業都愿意做、會做、做得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