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新污染物,要抓好這幾方面
【谷騰環保網訊】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筆者認為目前要重點解決三方面問題。
首先,明確“治理什么”,即解決家底不清的問題。一方面,要開展生產使用情況調查,對納入新污染物范疇的化學物質生產使用情況開展統計調查,摸清哪些單位在生產、哪些單位在使用。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環境監測體系,配置和更新相關的監測設備,同步建立完善相關類別污染物監測方法,盡快形成比較完備的新污染物環境監測標準體系。
其次,解決“誰來治理”的問題,即如何協同。新污染物治理涉及工信、農業農村等部門,也涉及區域流域,需要各部門協同發力。建議在省市層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細化明確職責分工,加強信息共享和部門協作,推動新污染物治理與化工園區管控、產業結構調整、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有機結合。在區域流域協同上,探索建立跨省際聯防聯控機制,以工業園區等為重點開展新污染物聯合調查,推動重點區域環境監測采用同一套質控方案、風險評估采用同一套技術指南,推動實現上下游、跨區域新污染物協同治理。
第三,解決“如何治理”的問題,即治理能力的問題。國家對新污染物實行差異評估和分級管控,分為重點管控、優先評估、高度關注和其他類4個風險等級。要制定風險管控政策,出臺新污染物風險評估指南和分級管控工作規范,探索建立風險管控體系,切實加強環境風險管控。鼓勵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推動重點區域開展試點,形成地方標準,建設地方技術體系。推進化工園區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監控和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逐步以化工園區為單位加強新污染物治理,進一步加強企業“涉新”原輔料合規使用的核查、溯源。進一步完善新污染物治理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加力推進新污染物治理技術研發、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