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指南》讓執法監管觸達機動車檢驗領域各環節
【谷騰環保網訊】針對當前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存在的弄虛作假等問題,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機動車定期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現場檢查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進一步落實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系統回答機動車環境監管領域“查什么、去哪查、怎么查、違反什么規定”等關鍵問題,為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現場執法檢查提供了標準化操作依據。
機動車定期排放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作為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開展定期排放檢驗與維護修理是機動車環境管理制度有效運行的基本前提。
部分檢驗機構為追求經濟利益,通過篡改數據、偽造報告等手段“幫助”車輛假達標;一些維修機構則以“虛假維修”“臨時換件”等方式從中牟利,導致污染控制裝置形同虛設,嚴重削弱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成效。
《指南》系統性覆蓋檢驗與維修全環節,詳細規定了檢查重點,將監管觸角延伸至各個操作環節,填補了機動車檢驗維修領域弄虛作假的監管漏洞。
《指南》提出,全面關注機動車檢驗機構偽造排放檢驗結果、出具不實檢驗報告、檢驗不規范等違法行為,重點檢查是否存在使用作弊裝置及軟件、冒黑煙車出具合格報告、擅自放寬檢驗方法等問題;重點檢查維修機構臨時更換污染控制裝置通過檢驗、破壞車載排放診斷系統、虛假維修等違法行為,有效壓縮“灰色操作”空間。
為確保精準化、規范化執法,《指南》明確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注意事項,規范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檢查程序,依法處理處置機動車領域環境違法行為。
檢查前,帶著問題直奔現場。從機動車檢驗機構管理平臺的數據分析出相關線索、在機動車檢驗機構獲取相關車輛維修信息,以及通過行業調查、社會舉報等途徑摸排問題線索,及時發現檢驗數據異常、檢驗視頻異常、統計數據異常等情況。
檢查時,緊盯檢驗機構檢測線、儀器設備間、標準物質存放處等問題滋生的重要區域。例如,OBD作弊裝置、調換檢驗檢測車輛或尾氣、儀器設備不符合標準要求等問題,往往都藏匿在這些地方。同時,視頻監控系統檢查也被作為檢查重要環節,對于人為干擾檢測、未實際檢驗、為冒黑煙車出具合格報告,以及未維修或虛假維修出具維修合格證等行為,被一一列為檢查要點。
檢查后,讓行為定性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檢查人員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文件,對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標準規范的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予以嚴肅處理。
此外,為確保檢查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指南》提出,檢查人員應嚴格按照《環境行政處罰證據指南》等規定,及時收集、保存和固定相關證據。
《指南》作為加強機動車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的執法監管的指導性文件,將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現場檢查,同時倒逼檢驗維修領域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業務,引導行業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