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專管如何為企業節省數百萬?
合肥經開區探索污水協商排放新模式
【谷騰環保網訊】安徽阿幸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幸食品)近日多了一根嶄新的“協商排水專管”,伴隨閥門開啟,廢水可經此直接流向安徽省合肥市經開區的污水處理廠。
這根專管,一頭連著有機物濃度較高的食品廢水,一頭通向“碳源”緊缺的污水處理廠,實現企業降本減負、污水廠增效賦能,促成這場雙贏的,是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發起的一場食品行業企業污水排放管理改革。目前,經開區已推動兩家企業改革落地,5家企業正在推進中。據估算,每年可節省治污成本410萬元。
食品企業廢水變污水廠“營養源”
一根管道,為阿幸食品每年節省了近50萬元。提起這個,公司安全環保經理王惟君難掩喜色:“我們省去了原先污水站的深度處理環節,光是人工、電費、維護,一年就能省下近50萬元。這對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是實打實的減負增效。”
阿幸食品主要生產裹衣豆果、腌漬果蔬、日式米果及青酒等食品,通常來說,這類食品、酒類、味精、制糖、肉類加工等企業的工業廢水可生化性較好,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和重金屬,是污水處理廠的寶貴“碳源”。
原先,與經開區其他工業企業一樣,阿幸食品的廢水要經過企業自建的污水處理站預處理后,達到較嚴的排放標準再納管排放至污水處理廠處理。
但對于經開區污水處理廠而言,其進水COD、BOD等污染物濃度有時會隨著時間段或季節變化而波動,當指標偏低時,為保障脫氮除磷效率、實現達標排放,還需要補充“碳源”,讓微生物“吃得飽”,才能處理好。
一邊是污水處理廠需要額外購買“碳源”,另一邊企業卻在擁有優質“碳源”的同時,花大價錢去治污。如何能為二者的需求“牽線搭橋”促進共贏?
今年5月,在合肥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的指導下,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建發局(河長辦)攜手對轄區內企業進行了一遍摸排,綜合考慮企業的排放特征、處理能力、管網條件等多種因素后,選取了區內阿幸食品、可口可樂、統一等7家符合要求且參與意愿強烈的企業,搭建起了上下游企業溝通協調的聯動平臺——為上游企業放開可生化性較好廢水的排放限值限制,與污水處理廠進行協商排放,切實為企業發展減負賦能。
既要雙贏也要程序合法,為改革掃清重重阻礙
作為合肥市首個啟動食品行業企業污水排放管理改革試點工作的區域,回憶起一開始的探索工作,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生態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大隊長孫偉感慨:“可謂是困難重重。”
經開區有多項難題急需突破——企業的排放濃度到底怎么定?企業直接通過原管道排放,廢水排口的在線監測設備報警怎么辦?企業的排污許可證不緊跟著變更,被判定超標排污怎么辦?
孫偉介紹,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同期曾啟動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專項行動,由生態環境部門牽頭配合加強可生化性較好工業廢水排放管理。市水務局還印發了《合肥市城區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提升攻堅工作方案》,多次召開座談會深入溝通,提供政策扶持。“這些幫助和指導給了我們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很大信心。”孫偉表示。
雖然都是食品行業,但各家企業、污水處理廠的情況差別較大,產排污水平、處理能力等各不相同。如何確定企業的排放濃度?
孫偉介紹,“我們采取‘一企一策’,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對企業未處理前的工業廢水BOD/COD比值連續監測,判斷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條件,根據不同企業廢水水質情況,分別約定工業廢水協議排放濃度限值,并引導其與污水處理廠簽訂合同,同時要求企業規范排污口建設,合理錯峰排放,確保水質達標排放。”
為了確保企業廢水“變廢為寶”程序合法,經開區引導參與企業在簡單預處理后工序后新增了一條“協商排水專管”,并用醒目標識標注,避免其他部門檢查時發生誤會。同時,積極幫助企業跑手續,協調變更排污許可,并依據新的排污許可證變更在線監測設備報警值。“協商排放不代表隨意排放,生產企業排放的高限值廢水若超出協商限值,依舊可能對污水處理廠造成沖擊甚至不達標等風險,所以還是會通過在線監測等多種手段進行監管。”孫偉說。
圖為企業新增的協商排水專管
就這樣,改革的障礙被一點點清除,改革后的良好效益也隨即顯現。以往,阿幸食品必須將污水的COD嚴控在380mg/L以下才能排放,意味著需要投入高昂成本自建和運行處理設施。如今,廢水不必再經自建的污水站深度處理,只要確保COD在4000mg/L以下,即可通過專管直排市政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標準放寬了10倍多。“目前,我們每周還會開展一次水質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與污水處理廠共享。”王惟君說。
敢于嘗鮮也要因地制宜
經開區的經驗能否被其他地區直接復制?
在孫偉看來,還應當堅持因地制宜。他建議,應當認真客觀評估企業所在區域排水現狀、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處理能力、抗沖擊負荷、24小時進出水濃度變化等因素,根據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需求開展工作。
“經開區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在全市排名第一,它的設計處理污水能力達40萬噸/日,實際處理量約25萬噸/日,這決定了污水處理廠還有很大的處理余力,而且整體抗沖擊能力較強,千余噸工業污水對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并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波動,也為我們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孫偉說。
為確保水環境安全,制定應急預案也至關重要。孫偉介紹,前期工作調研發現,一些工業區或建成區一旦遇到強降雨天氣,受城市污水管網老化影響可能會存在溢流風險。但這些企業的污水未經深度處理后排向市政污水管網,在強降雨情況下,一旦溢流進入河道,會造成新的環境污染風險。
為避免這一情況,經開區建立了監管部門、排污單位、污水廠三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及時溝通情況。同時,引導企業簡單改造此前自建的污水處理站并將其清空,在強降雨天氣將污水暫存至此,待暴雨過后再恢復排放。
就在不久前,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收到了阿幸食品負責人送來的一面錦旗。“鐵腕治污守底線,春風化雨促發展”的贈言再次印證了此次經開區促進企業廢水資源化利用和污染物減排“雙贏”的成功經驗。
圖為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收到的錦旗
經開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周琪表示,此次創新監管工作是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通過前期細致的摸排,制定工作方案,開展“一企一策”研究,以為企服務的“小切口”推進黨員干部作風大轉變、大提升,以優良作風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此次食品行業是我們試點的起步,下一步,我們還將按照‘依法合規、先易后難、批次遞進’的原則,分批推進改革進程,在確保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推進部分行業生活與工業污水分質處理、排放等領域的排水監管改革工作。”周琪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