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過期藥,有了新“藥方”
【谷騰環保網訊】吃,已然不能吃;扔,不能隨便扔,家庭過期藥如何處理一直是個老大難。近日,北京部分社區推出定點回收、定期上門等多種舊藥回收服務,讓過期藥能夠“安全退場”。
很多家庭有囤藥習慣,但一旦過期,藥品的化學成分、有效性等可能發生改變。有數據顯示,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存有備用藥品,全國每年產生過期藥品預計達1.5萬噸。面對如此龐大的“有毒垃圾”,相關回收處理機制卻長期缺位。比如,藥品管理法對藥品生產、銷售、使用都做了明確要求,但對于過期藥品特別是零散家庭過期藥品的回收處理缺乏具體規定。許多家庭即便有心想科學處置過期藥,往往還挺費勁,才能找到正規回收點。
為應對上述問題,北京通州、西城等地的社區積極創新。有的社區與商業平臺進行合作,推出了“舊藥回家”活動,培訓送藥快遞小哥成為“上門回收員”,居民只需打電話預約或在網上下單,小哥就會在每月固定時段上門取藥,大大降低了家庭參與過期藥回收的成本;有的引進防滲漏、防破損藥品回收箱,擺進社區或物業辦公室,方便居民順手處理過期藥。通過技術支撐、制度設計和服務優化,北京此次探索,不僅提高了安全回收的可達性,也降低了大眾參與的門檻,把普遍困惑“該怎么扔”,變成“順手就能扔”,讓安全處理從“可選項”變成“必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過期藥品的安全退出,需要完善回收體系,也在于更新用藥理念。從過往經驗看,很多過期藥來源于囤藥過度。一些藥店、藥房為推銷藥品“玩花招”,以“充卡優惠”等吸引老年人,加劇了資源浪費。從源頭減少無謂浪費,減輕回收的壓力,需要推動藥品按需采購、提升公眾理性備藥意識,同時引導企業減少不必要的促銷和包裝,這也是實現安全、綠色藥品管理不可忽視的一環。
用心設計流程、貼近民生需求,處理過期藥的老大難將得到解決。當然,更重要的,是推動形成全民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讓“藥不能亂囤、不能亂扔”成為一種常識、一種習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