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場有了“減臭妙招”,秀洲推進養殖業綠色智慧轉型
【谷騰環保網訊】上午9時許,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紅聯村凍興牧業所屬的東興奶牛場里已經熱鬧起來。幾名來自上海市的游客帶著孩子給奶牛喂草,笑聲混著牛哞聲,成了這個小村莊最動聽的晨曲。
“現在站在牛舍門口,聞到的是發酵飼料的酸香味,再也不是以前那種嗆人的氨臭味了。”嘉興凍興牧業有限公司技術工人屠觀良說,去年國慶假期,他的遠房親戚來村里住了幾天,對方不相信這里竟然藏著一個養著730多頭奶牛的牧場。
但在3年前,又是另一番景象。嘉興東興奶牛場成立于1999年,隨著時間的發展,散欄飼養模式逐漸“掉隊”:自然通風的牛舍異味彌漫,污染治理水平低下,成了周邊村民的“心頭堵”。村民楊連新就住在奶牛場附近,以前一年四季都不敢開窗,路過都得捂著鼻子走。
刮骨才能療毒。凍興牧業負責人顧凍興深刻地意識到,單一的養殖模式難以跟上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步伐,轉型迫在眉睫。2023年,凍興牧業下定決心,在禾城農商銀行的嘉興市首筆“活體抵押貸款”支持下,砸下1.5億元啟動改造。
一年間,58畝智慧牧場拔地而起。在3.6萬平方米的建筑群里,高標準牛舍配備著荷蘭進口的溫濕度控制系統,飼料車間的自動化流水線能精準配比青貯料,就連牛糞處理都有了“專屬通道”——通過封閉式管道被直送有機肥加工中心。還有讓村民嘖嘖稱奇的“減臭妙招”——奶牛場安裝了封閉式奶牛舍臭氣減排系統,用植物液洗滌等技術使臭氣物質排放減少70%。
治污里也有“生財道”。奶牛場投資2500萬元配套建設的有機肥加工、污水處理、臭氣治理三大治污中心,每年能“吃”掉周邊250戶農戶的1.6萬噸玉米、水稻秸稈,轉化成奶牛飼料;產出的3000噸有機肥,除了鋪墊牛床,還供應給周邊農戶種水果。“養殖—種植—再養殖”的循環既消化了農業廢棄物,又肥沃了土地。
新牛舍還藏著不少“黑科技”。噴淋降溫采用AI識別技術,只有牛靠近時才噴水,節水率達15%;屋頂1萬平方米的光伏板,日均發電1.6萬度,一年能省30%電費;機械預熱系統制備熱水,年省燃料電費15萬元。“新牧場全部啟用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較整治前翻一番。”顧凍興介紹。
這頭“牛”的能量還在跨界生長。2023年5月開工的“牛花花小鎮”,把奶牛元素玩出了新花樣:孩子們可以通過展板了解奶牛養殖的知識、常識;給小牛犢喂奶、喂飼草;還可以騎在牛背上當一回“小牛仔”。去年國慶假期推出的多村景點旅游套票,直接為紅聯村帶來超10萬游客,就連距離奶牛場5公里左右的小地方酒家,節假日的顧客也翻了幾番。紅聯村黨委副書記朱名洋說:“環境是農文旅的根,把根扎深了,流量才能變成可持續的收益。”
這條綠色產業鏈還在不斷延伸。在距離秀洲區400多公里的麗水龍泉市錦溪鎮下錦村,凍興牧業的“山海協作”奶牛托管項目已累計輸送450頭優質牛犢,還帶動當地種植黑麥草、玉米發展飼料產業,助力共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