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省千萬!重慶政企“打配合”,廢催化劑再生殘渣變寶藏
【谷騰環保網訊】在將廢催化劑“點廢成金”這個方程式中,重慶探索出了一種新解法。而這一新解法源自——企業“有需求、有想法、有技術”+政府“有政策、有服務、有監管”。
“一拍即合”,高效!
一個“點對點”利用的想法
重慶這一廢煙氣脫硝催化劑“點對點”定向利用案例的落地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催化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達環保催化劑)副總經理王代均作為“局內人”,2019年便萌生了使用重慶遠達催化劑綜合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達綜合利用公司)破碎廢催化劑的想法。只是那時的他,還沒有聽說過“點對點”定向利用這個專業術語。
他回憶說:“遠達綜合利用公司是遠達環保催化劑的子公司。我曾經在前者做過企業負責人,后來調到現在的崗位上,所以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我認為遠達綜合利用公司破碎的廢催化劑完全可以替代我們企業一部分固態原料——鈦白粉,其占產品成本的50%以上。而那時遠達綜合利用公司也面臨經營虧損的風險,高昂的危廢處置成本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壓力。”
但廢脫硝催化劑(HW50,772-007-50)作為一種危廢,此前重慶并無定向利用的先例。
在這種背景下,王代均向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反映了相關情況,希望得到支持。
幸運的是,那時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恰好已經在謀劃“點對點”定向利用事宜,雖然還沒有對外發布正式的文件,但已在擬定相關政策。
“當時,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很支持我們的想法,相關人員告知我們即將有這樣一種定向利用的政策出臺,我們就開展了申請前的準備工作。”王代均說。
重慶市固管中心副科長楊水文告訴記者:“大家都說固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點對點’定向利用政策就是為危廢的資源化利用開辟一條綠色通道,推動對有價值的危廢進行再利用,幫助企業將‘包袱’轉變為財富。”
重慶穩步推進危廢定向利用,企業年省成本超千萬
早在2019年,重慶市便在潼南區啟動了“點對點”定向利用示范工作,為下一步政策出臺奠定了基礎。
2022年4月,《重慶市危險廢物定向利用許可證豁免管理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標志著重慶在制度建設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王代均的念頭,恰逢其時地遇上了政策的春風,破土發芽。
作為這一案例中的產廢單位,遠達綜合利用公司恰巧也位于在“點對點”定向利用方面先行先試的潼南區,主要從事廢棄催化劑回收再生業務。
這家企業在回收利用廢催化劑的過程中會產生破碎的廢催化劑,正常達產狀況下的產生量約為2000噸/年。
遠達綜合利用公司總經理張政科告訴記者:“開展‘點對點’利用試點前,這些破碎廢催化劑的主要處置去向為跨省(直轄市)轉移至外省,進行焚燒和水泥窯協同處置。我們需要支付的處置成本大約為500萬元/年,運輸距離超過500公里,同時跨省(直轄市)轉移需要申請審批,增加了轉移時長。”
而開展“點對點”利用試點后,經加工檢測合格的廢催化劑直接作為原材料銷售給利用單位,按照設計規模計算,遠達綜合利用公司增加收益約1800萬元/年,不僅實現了變廢為寶,也大大緩解了企業經營壓力。
作為利用單位,遠達環保催化劑公司主要從事燃煤電廠煙氣脫硝催化劑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是全球領先的脫硝產品及服務領軍企業。
王代均介紹說,在企業生產煙氣脫硝催化劑的過程中,鈦白粉屬于主要原材料。若使用經加工達到技術指標要求的廢催化劑,年替代量超1500噸/年。開展“點對點”利用后,遠達環保催化劑公司不僅能夠利用廢催化劑中的二氧化鈦,還可將廢催化劑中含有的鎢、釩等貴重金屬加以利用,實現了危廢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試點工作開展后給利用單位帶來的經濟效益超800萬元/年。
同時,試點后,每批次危廢的運輸距離減少400余公里,顯著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環境風險隱患。同時,由于試點后無需再申請跨省(直轄市)轉移手續,減少了辦理手續過程中危廢貯存脹庫等風險。
“顏值高”直接再生,有破損磨成粉末
遠達綜合利用公司的廢催化劑來源廣泛。張政科說:“我們的原料來源不僅包括重慶本地的電廠、鋼鐵企業和玻璃企業等,也涵蓋云貴川等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企業。只要符合危廢跨省轉移政策,我們都有能力接收和處理。”
楊水文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2024年,重慶市廢脫硝催化劑產生量為2202噸,全部利用。這一年,遠達綜合利用公司接收了5675噸廢脫硝催化劑(包括市外轉入)。
但是進入遠達綜合利用公司的這些廢催化劑是不是都能被“看得上”,從而獲得新生機會,和“顏值”有直接關系。
張政科說:“生產再生催化劑對回收的廢催化劑的物理和外觀形態有嚴格要求,其必須保持外觀完整和蜂窩孔道結構無嚴重堵塞或破損,否則無法進行再生。”
據悉,脫硝催化劑通常在運行約2至3年后將部分失去活性,逐步成為失效催化劑。從電廠等企業回收的失效催化劑單體為長方體,橫截面尺寸通常為150mm×150mm,長度不等。若這種催化劑在再生拆裝過程中產生邊角碎裂等破損,則無法滿足再生要求。
“顏值”不過關的失效催化劑還有一種,即其物理結構發生變化。
張政科解釋說,國內某些地區因煤質中灰分及堿金屬含量較高,燃燒后產生的灰燼極易沖刷和堵塞催化劑,造成催化劑難以通過再生工藝達到業主使用要求,因此這類催化劑無法進行再生,只能作為廢催化劑處置料進行“點對點”定向利用。
針對這些失效催化劑,遠達綜合利用公司對其進行加工、經檢測合格后送至利用單位。利用單位根據檢測結果由技術部門指導生產車間進行配料使用。
王代均舉例說,這就像要翻新一輛汽車,必須保證原汽車一定的完好度,損壞過于嚴重的可能難以翻新,只能報廢,拆解其中的重金屬等進行再利用。
目前,國內新催化劑的市場價格大約為1.5萬元/立方米,再生催化劑的價格大約為0.6萬元/立方米—0.8萬元/立方米。未來,將長期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市場行情一定時間內將趨于穩定。這為雙方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提供了保障。
楊水文說:“失效脫硝催化劑‘點對點’定向利用案例的成功運行,進一步推動了重慶市相關政策的落實和推廣。”
據悉,此后重慶市先后批準了輕母液、廢酸等危廢物的“點對點”定向利用申請,定向利用規模增加至12525噸/年,能幫助企業節省危廢處置費用上千萬,同時解決有價值的危廢的循環利用難題,促進固廢“三化原則”的落實,并在2024年與四川省一并正式印發了《川渝地區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實施方案》,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川渝兩地,拓寬危廢資源化利用的道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