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解讀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穩增長方案》),針對“建材市場需求不振,結構性問題突出,行業穩增長任務艱巨”,提出了“促進建材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穩增長方案》出臺,為水泥行業提供了“結構調整,穩增長”的政策支持。
水泥行業對企穩向好翹首企盼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202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求“四穩”并舉,“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水泥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產業,也是建材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泥企業數量眾多,市場規模較大,產值占比較高、帶動就業人數眾多,低碳和數字化轉型基礎較好。水泥行業穩增長不僅是無機非金屬業穩增長的基石,更是建材行業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實踐組成。
目前,水泥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周期,發展形勢發生較大變化。從需求形勢來看,我國水泥市場需求連續4年大幅下滑。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的累計水泥產量18.25億噸,創下15年的最低值。2025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8.15億噸,同比下降4.3%,市場繼續下行趨勢加重。從供給形勢來看,我國水泥產能供需矛盾加劇,2024年熟料實際產能利用率預計53%,比2023年下降6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76.2%)23.2個百分點。從發展基礎來看,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六成左右,還有繼續提升的潛力。從行業運行和生態建設來看,水泥行業利潤大幅下滑,價格戰蔓延影響水泥行業長遠發展和整體利益,行業生態建設亟須加強。2024年水泥行業利潤25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20%左右,較2019年利潤總額1867億元的最高峰下降約86%。2025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預計達到150億-160億元。這一盈利主要依賴煤炭成本下降、一季度水泥行業自律意識加強帶來價格階段性回升,然而二季度水泥無序競爭加劇,價格下跌,盈利惡化。下半年水泥需求難改同比下行的趨勢,壓力陡增。水泥行業對反內卷、穩增長、強自律呼聲愈發強烈。穩定預期,防止因重要基礎原材料行業持續低價導致的通縮預期強化,助力經濟企穩回升,守護產業根基、遏制過度競爭和嚴重內耗已迫在眉睫,也順應了水泥行業對企穩向好的翹首企盼。
要求盈利水平、綠色建材規模、綠色低碳和數字化發展水平均有提升
《穩增長方案》強調了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圍繞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等,進一步提高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穩增長的目標要求是多維度的。《穩增長方案》提出“2025—2026年,建材行業恢復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綠色建材、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并提出“2026年綠色建材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的定量指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將競爭焦點從“價格戰”轉向質量、技術、服務、綠色低碳等價值維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是必要的。
《穩增長方案》對水泥行業有五項工作舉措:一是強化行業管理,促進優勝劣汰;二是加強產業科技創新,提升有效供給能力;三是擴大有效投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四是拓展消費需求,激發市場消費潛能;五是深化開放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三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保障;二是加強政策支持;三是加強監測調度。
反內卷、調結構、強自律、穩增長
反內卷。水泥行業反內卷主要是反低價傾銷。要完善低價傾銷的認定標準,嚴格規范市場價格秩序,打擊低于成本價銷售的惡性競爭行為,維護健康的市場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場生態。
調結構。水泥蓬勃發展期已過,根據相關機構研究分析,未來市場對水泥的需求將呈逐年下降趨勢。產能過剩問題已嚴重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調結構是水泥行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實施的工作。近期,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產能。《穩增長方案》首提產能治理,要求“水泥企業要在2025年底前對超出項目備案的產能制定產能置換方案”,促進實際產能與備案產能的統一。《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24年本)》(工信部原〔2024〕206號)對產能嚴重過剩區域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接收產能指標做了嚴格限制。《穩增長方案》再次強調“嚴禁從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向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轉移水泥熟料產能”。二是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充分發揮能耗、環保、安全、質量、技術政策等“五把尺子”法規標準作用,加強節能降碳、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等約束性政策作用,對低效產能形成“擠出”效應。同時,《水泥行業規范條件》也給企業分級分類管理預留出政策空間。三是市場化退出低效產能。近年來,水泥行業采取推進聯合重組、交叉持股、委托經營等市場化手段,以期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緩解了交叉市場碾壓。低效落后產能退出是市場秩序穩定的保障。《穩增長方案》提出“鼓勵骨干企業聯合社會資本,探索設立綠色低碳轉型基金”等市場化運作方式,旨在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四是產業升級。水泥龍頭企業利用大規模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運用數字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緊跟國家戰略部署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延伸產業鏈,研發新品種,“一帶一路”走出去,拓展發展空間。引導企業發揮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管理優勢和渠道優勢等探索新的賽道,積極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強自律,穩增長。《穩增長方案》要求“重點企業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利潤是衡量穩增長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利潤也是企業進行綠色低碳、數智轉型等再投資的重要保障。水泥行業利潤修復、穩增長的基礎還要繼續穩固。
水泥行業實現穩增長的根本在于化解產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要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標本兼治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和提質升級”。
《穩增長方案》提出,“強化行業自律,組織開展水泥行業錯峰生產”,這是對“以錯峰生產為主要抓手的行業自律”工作的肯定。從多年的實踐看,水泥行業盈利優劣取決于行業自身的供給變化和價格修復,歸根結底取決于行業自身的工作。這就需要全行業凝心聚力,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當前,要繼續有效落實好錯峰生產政策這個行業穩定“壓艙石”,全力推進超出備案產能的置換工作,在此基礎上,找準著力點,踐行黨中央“反內卷”“治理無序競爭”的要求。
實現水泥行業穩增長,需要構建由政府、協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層次治理體系。要增強政策協同形成合力,發力推動落后低效水泥產能退出,改善供需關系。要加強對水泥產能利用率、營收利潤率、虧損面、產品價格等監測,規范競爭長效機制。要倡導先進的水泥行業價值觀,強化行業自律,營造健康良好的行業生態環境。這需要廣大水泥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以長遠眼光和行業大局觀積極踐行自律承諾;需要各級行業協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擔當起組織協調的重任;需要政府對行業給予支持、指導、規范和政策空間。唯有凝聚合力、勇于創新,水泥行業才能在新征程中涅槃重生穩增長,為服務國家建設大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系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政策研究部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