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循環利用前景廣闊
2009年10月1日,全國首部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的地方法規《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正式實施,此舉有效地加大了建筑廢棄物的減排和利用。到目前,深圳已摸索出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模式,并把建筑垃圾等再生資源作為產業來培育,實現社會與自然的和諧。
建筑垃圾循環利用優勢明顯
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新建、擴建拆遷或維修施工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成為城市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筑,每1萬平方米建筑施工過程中將產生500噸—600噸建筑廢棄物,每拆除舊樓1萬平方米就產生近萬噸建筑廢棄物。
目前,我國建筑廢棄物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近幾年來,各城市的建筑廢棄物的處理方式除了自發的建設工程回填利用和填海、填洼地外,絕大部分是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填埋場。不少城市環衛部門在城市建筑廢棄物回收、運輸和處理方面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深圳市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關注建筑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據該公司總經理鄒國營介紹,隨著對可再生能源材料的了解,城市的建筑廢棄物是可以充分地回收再利用,可以重新“變”為新型的節能型建筑材料。受國家鼓勵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優先采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政策的激勵,他多次邀請專家赴發達國家考察論證,結合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的動態,向深圳相關管理部門提交了建筑廢棄物回收循環再利用的報告。2007年9月,深圳市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為深圳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利用掀開了新的篇章。
鄒國營說,回收的建筑垃圾經過拆解、粉碎工序后,再加入特種材料生產出來的建筑磚料,無論在硬度、韌性、重量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所屬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一期目前對建筑垃圾轉化處理技術水平已可使轉化率達到85%以上,其主要成分混凝土塊、磚渣、加氣輕質磚塊、廢木屑都可以100%進行轉化,廢玻璃、廢紙品、廢塑料編織袋及金屬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只有少部分混合泥土及其他雜質暫時不能進行轉化,如在拆遷、裝修、運輸時事先分揀分類,轉化率可達到95%以上。
目前,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的產品經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檢測合格,取得了深圳市新技術推廣中心頒發的《推廣證書》,并已入選深圳市發改委、建設局聯合發布的循環經濟產品(技術)推廣導向目錄,成為政府鼓勵優先采用的產品。
建筑垃圾處理應形成產業鏈
圍繞著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問題,我國的環境科學界、建筑工程界以及建材界專家、學者、商家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據專家分析,合理利用建筑廢棄物不僅環保節能,而且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粗略估算,到2020年,我國至少新產生建筑廢棄物300億噸,如將其中50%轉化為生態建筑材料,將創造6000億元的經濟價值,而其社會效益將更為可觀。專家表示,建筑廢棄物被作為再生資源可成為資源循環的新起點,今后必將會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筑廢棄物回收加工利用,不但能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還可以降低垃圾排放,正可謂“一舉兩得”。
鄒國營認為,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的工作,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如果只是利用某一種建筑廢棄物生產單一產品,其附加產值也不會太高。要高效處理和利用建筑廢棄物,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要形成完整的建筑廢棄物處理產業鏈。
對此,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開創了建筑廢棄物處理的集研發、生產、銷售及科教于一體的產業化先河,經過多年潛心實驗和研究,成功開發出強度高、保溫隔熱性能好、無毒無害無放射性的節能利廢的綠色建筑產品,實現了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2007年8月,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深圳市城管局的直接支持下,企業投資1.3億元,分兩期建起了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
深圳市建設局局長李榮強談到,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制度化、產業化,大力推進建筑節材工作,是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將建筑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納入發展循環經濟的一項內容,建立一個企業管理、政府監督、法律保障的公平競爭平臺,將建筑廢棄物的收集、分揀、回收、儲運、處理、再生利用、產品經營等一體化,形成產業鏈,才是實現建筑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
建筑垃圾處理推廣運營合一模式
有關專家認為,根據地區特點,有效選擇一家企業負責建設、運營建筑垃圾處理廠,既能節約社會資源,也減少建設管理成本。建筑廢棄物收納場的建設必須把重點放在綜合利用上,即以利用為主,收納為輔的原則。對進入收納場的建筑廢棄物先進行綜合利用轉化,再將技術暫無法達到轉化要求的殘渣進行收納。
長期以來,深圳的建筑廢棄物主要以堆填的方式簡單處理,據深圳市環衛局有關人士介紹,深圳目前正值新一輪大規模建設期,地鐵、大運場館、舊城改造等工程正在全面施工,建筑廢棄物處理量大量增加。深圳原來規劃的塘朗山、龍崗、寶安三個較大的建筑廢棄物填埋場均已填滿。
為解決市內外的填埋場已達到飽和的現狀,深圳城管部門正在選址啟用新增新屋圍及下圍嶺兩處余泥渣土收納場,兩處收納場總規劃面積約106萬平方米,新增總庫容約1300萬立方米,直接使用年限是8至9年。目前,前者已通過環保評估審批等前期工作,后者正進行設計和勘探等工作。
目前,中信華威建材有限公司已經建立了企業投資、建設、運營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的新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深圳建筑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問題。對此,鄒國營向記者描述了他的設想。他說,如果將新屋圍及下圍嶺兩處余泥渣土收納場進行重新規劃,把單純的余泥渣土收納場用途轉變成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根據建筑廢棄物的各種成分,對建筑廢棄物進行深度轉化,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各種產品,將建筑廢棄物全面轉化成產品,形成生產規模化、產品系列化,可以達到全部消化建筑廢棄物的目的。
鄒國營還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如果將新屋圍及下圍嶺兩處余泥渣土收納場規劃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按目前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的轉化能力,建筑廢棄物85%以上可以轉化為市場產品,上述新增兩處收納場直接使用年限8至9年將達到至少延長50年以上使用年限。這相當于節約土地資源700多萬平方米,每年可至少節約129萬立方米各類建材的天然原料消耗,此舉將是對生態環境最為有效的保護。
在建筑廢棄物綜合處理上已建成示范工程的深圳,借助現有的成熟模式,把建筑廢棄物等再生資源作為產業來培育,必將為深圳在發展循環經濟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